正在加载

近代中国派出的最早的官派留学生是在什么时期(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是在什么时期)

  • 作者: 张奕橙
  • 发布时间:2024-08-02


1、近代中国派出的最早的官派留学生是在什么时期

近代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派遣于清朝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

晚清时期,清政府鉴于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和经济发展滞后,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于是,于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决定派出生于官宦家庭的30名青少年赴美国留学。这些留学生被称为“幼童留美”。

派遣“幼童留美”的目的是培养精通西方科学技术和管理的人才,以帮助中国实现富国强兵。留学生们在美国学习了数学、物理、化学、工程、历史、经济等学科,并接触到了西方的先进思想和文化。他们回国后,在各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做出了贡献。

派遣“幼童留美”标志着中国近代官派留学生制度的开端。此后,清政府又陆续派遣了大批留学生出国学习,为中国吸收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做出了积极贡献。

2、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是在什么时期

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诞生于清朝末年。

1872年,清政府为了学习西方科技和近代管理制度,首次派遣30名学生留学美国,这就是著名的“幼童留学计划”。

这些留学生年龄在10到15岁之间,以幼年出发,在美国学习15年,主要学习数理化、天文地理、历史、语言等学科。

此后,清政府又陆续派遣了多批留学生出国,学习的范围扩大到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

官派留学生制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项重要举措,它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近代化人才,他们在新教育、新文化、新制度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中国首位女留学生林徽因、著名外交家顾维钧、近代著名史家吕思勉等,都曾是官派留学生。

官派留学生制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开始向世界学习,为近代中国的转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3、十九世纪80年代官派留学生原因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清政府为了挽救摇摇欲坠的王朝,开启了派遣留学生的洋务运动。当时派出留学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清政府意识到,西方国家的强大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源于其先进的技术。派遣留学生前往海外学习科学、工程、医学等现代知识和技术,以期提升中国的科技水平。

2. 培养外交人才

清政府面临着列强环伺的严峻外交形势。派往海外学习的留学生被赋予了外交使命,旨在培养精通国际事务、熟谙各国风俗的合格外交官,为清政府应付国际局势提供人才储备。

3. 了解西方政治体制

中国传统政治体制弊端重重,阻碍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清政府希望留学生能够了解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管理经验,为中国未来政治体制改革提供借鉴。

4. 促进文化交流

派遣留学生海外不仅可以学习西方科技和文化,还能够向西方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留学生在国外与西方知识分子交流,架起了东西方文化沟通的桥梁。

5. 争取国际支持

清政府希望通过派遣留学生到西方国家留学,赢得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同情和支持。留学生可以向海外宣扬中国的立场和利益,为中国争取国际友好的环境。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清政府官派留学生主要是为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培养外交人才、了解西方政治体制、促进文化交流和争取国际支持,以挽救危亡的清王朝。

4、19世纪首批官派留学生被召回国

19世纪末,清政府为发展国家建设,派遣第一批官派留学生出国学习。这批留学生在归国后,却面临着被召回国的命运。

召回的理由主要有三:

排外情绪高涨:清末社会掀起一股强烈排外情绪,认为留学生受到西方思想的侵蚀,会对国家产生负面影响。

人才浪费:政府认为留学生归国后大多从事与出国前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造成人才资源浪费。

资金负担沉重:派遣留学生出国花费巨大,政府难以承担长期支持。

1881年,清政府下令召回驻美留学生。随后,驻英留学生和驻法留学生也陆续被召回。这批首批官派留学生中,仅有极少数留在了国外。

召回事件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留学生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们的离去导致了国家人才的损失。

加深了中国与西方的隔阂:召回事件加剧了排外情绪,阻碍了中西方文化交流。

引发了反思:召回事件引发了清政府对派遣留学生政策的反思,促进了留学生选派制度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