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徐志摩在英国留学(徐志摩在英国留学时候改名了什么)

  • 作者: 刘若柠
  • 发布时间:2024-09-11


1、徐志摩在英国留学

徐志摩,现代诗人,于1922年至1925年赴英国留学。

彼时,徐志摩入读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攻读政治经济学。留学期间,他广泛接触西方文学、艺术和思想,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剑桥,徐志摩结识了印度诗人泰戈尔,深受其东方哲思和诗歌风格的影响。他还与梁实秋、朱湘等中国留学生交游甚密,共同组建了诗社“新月社”,为新诗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英国留学的经历,不仅开拓了徐志摩的视野和思维,也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他曾漫步于伦敦的街巷,仰望泰晤士河畔的议会大厦;也曾流连于剑桥的古老校园,在康河上泛舟、吟咏诗歌。

这些经历为他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作,如《再别康桥》《我所知道的康桥》等,抒发了对剑桥大学的依恋和对故园的思念,成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

1925年,徐志摩学成归国,带着满怀的理想和对中国文学的拳拳之心,投身于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徐志摩在英国留学时候改名了什么

在徐志摩短暂而璀璨的一生中,他在英国留学期间的改名尤为引人注目。

初到英国时,徐志摩原名昌枬,字旭。他觉得自己的名字过于沉重,不符合当时流行的西式风格。为了更好地融入英国社会,他毅然决定改名。

经过一番思索,徐志摩选择了“志摩”作为他的新名字。这个名字既包含了他对理想的追求,又契合了他儒雅文秀的气质。他还将自己的英文名字定为“Shih,"与他的中文名谐音。

徐志摩改名后,广泛使用“志摩”这一名字。他出版的诗集《翡冷翠的一夜》《巴黎的鳞爪》《猛虎集》等作品,署名均为“志摩”。

这一改名不仅是徐志摩个人风格的体现,更反映了他求新求变的时代精神。在20世纪初的中国,许多知识分子抛弃传统姓名,采用更加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名字,以示与旧时代决裂。

徐志摩的改名也成为他留学生涯的标志。这个新名字伴随着他,见证了他求学、创作和成长的历程,成为他人生中一段无法磨灭的记忆。

3、徐志摩在英国留学时所受到的影响

4、徐志摩在英国留学时改名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