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留学期间(徐志摩留学美国本来想回国从事的行业是)
- 作者: 刘晚卿
- 发布时间:2024-09-14
1、徐志摩留学期间
徐志摩赴英留学期间,于1921年至1922年就读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主攻政治经济学。这段经历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剑桥,徐志摩广泛涉猎西方文学、哲学和社会思潮。他结识了艾略特、庞德等现代主义大师,他们的作品激发了徐志摩的创作热情。同时,他也接触到罗素、凯恩斯等经济学大师的著作,这些思想对他日后的经济和社会批评提供了基础。
徐志摩在剑桥期间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友人,包括林徽音、金岳霖和梁思成。这些友谊为他提供了创作灵感,也激发了他在诗歌、散文和戏剧方面的探索。
剑桥的留学经历塑造了徐志摩的现代主义观念。他吸收了西方现代派诗歌的技巧和意象,融合了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律和意境,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同时,他也将西方经济学和社会思想融入自己的创作,关注时代变迁和社会问题。
徐志摩留学期间的作品反映了他在思想和艺术上的蜕变。他的诗歌《再别康桥》表达了他对剑桥的依恋和对理想的追求。散文《翡冷翠的一夜》融合了抒情和议论,探讨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碰撞。戏剧《卞昆冈》则展现了中国传统与现代思想的交锋。
徐志摩在剑桥大学的留学经历为他提供了知识的沃土和创新的灵感。这段经历不仅塑造了他的思想和艺术风格,也为他日后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巨匠奠定了基础。
2、徐志摩留学美国本来想回国从事的行业是
徐志摩赴美留学前,心中怀揣着报国情怀,立志在法律领域有所建树。他本计划归国后从事法律职业,为国家的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在远赴重洋的航程中,徐志摩饱览了大洋彼岸的繁华盛景,也接触到了迥异于故土的文化思想。留学期间,他广泛涉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视野得以开阔,志向渐趋宏远。
随着思想的转变,徐志摩逐渐认识到法律只是国家治理的一部分,而教育才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他深感中国教育事业落后,决定投身于教育领域,为培养一代新青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回国后,徐志摩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任教,讲授英国文学和印度哲学等课程。他以其渊博的学识和独特的授课风格,深受学生们的爱戴。在此期间,他还积极参与教育改革,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真知灼见。
徐志摩将对祖国的热爱倾注于教育事业,他希望通过培养有识之士,为国家的未来播下希望的种子。尽管他的人生短暂,但其教育情怀却在后世留下深远的影响。
3、徐志摩去英国留学改名叫什么
徐志摩于1928年赴英国留学,当时更改了英文名,选择了一个与中文名发音相近且寓意美好的名字。
经过深思熟虑,徐志摩最终决定将自己的英文名改为“Shih-mo Hsueh”,其中“Shih-mo”对应中文名“志摩”的发音,“Hsueh”则是他的姓氏。
徐志摩改名的原因有很多。他希望有一个更具西方风格的名字,以更好地融入英国社会和学术环境。他认为“Shih-mo Hsueh”这个名字既优雅又朗朗上口,与中文名的意境相通。
改名后,徐志摩在英国留学期间获得了广泛的赞誉。他用英文发表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与西方文坛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徐志摩的英文名“Shih-mo Hsueh”也成为他国际声誉的象征。
回国后,徐志摩继续以“Shih-mo Hsueh”作为自己的英文名,并以此在国内外文坛活跃。他的改名之举不仅方便了他的海外交流,也成为他文学生涯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符号。
4、徐志摩曾留学欧美对吗
徐志摩曾留学欧美,并先后就读于美国克拉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
1918年,徐志摩赴美留学,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一年后,转学至哥伦比亚大学,专攻社会学。在美期间,他积极参与中国留学生团体活动,并结交了梁启超等著名学者。
1922年,徐志摩赴英国留学,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学习文学。两年后,获文学学士学位。留学欧美期间,徐志摩广泛接触西方文化思想,对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产生了浓厚兴趣,也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
留学归国后,徐志摩成为中国新诗坛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象丰富,语言优美,对中国现代诗坛产生了深远影响。徐志摩也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倡导个性解放和自由恋爱,影响了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的思想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