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留学生的课程思政有哪些(课程思政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 作者: 王绾柚
  • 发布时间:2024-09-08


1、留学生的课程思政有哪些

在留学生群体中,课程思政教育具有深远意义,旨在培养留学生的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全球责任。主要内容包括:

1. 中国国情教育:

帮助留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 中外文化比较:

引导留学生在比较中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

3. 国际关系教育:

让留学生掌握国际关系的基本知识,理解中国外交政策,培养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4. 全球挑战与合作:

引导留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和平与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激发他们参与全球治理的责任感。

5. 一带一路倡议:

帮助留学生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和意义,培养他们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兴趣和能力。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向留学生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和实践,展示中国的制度优势和发展道路。

通过课程思政教育,留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文化素养,增强对中国和世界的理解,为他们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国际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2、课程思政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课程思政提出时间

课程思政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建国时期的教育思想。1949年,时任教育部部长的马叙伦提出“教学与政治结合”的思想,强调学校教育要与社会政治生活相结合。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首次明确提出“课程思政”概念。

2018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意见》,从制度层面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全面部署,将课程思政纳入高教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课程思政,进一步丰富课程思政内涵。

由此可见,课程思政的提出时间经历了从建国初期“教学与政治结合”的思想萌芽,到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课程思政”概念,再到2018年正式提出“课程思政”建设,最终形成体系化、制度化的发展历程。

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留学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学科,在留学方向上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国际关系与政治学 方向备受青睐。该方向关注国际事务、国家治理和政治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政治学和马克思主义方面的基础紧密相连。学生可以在国外知名学府深造,拓展国际视野,提升政治分析能力和全球治理意识。

教育学与教育政策 方向也成为热门选择。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的德育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与国外教育学领域的研究和政策制定息息相关。学生可以出国学习多元化的教育体系、教育政策和教学方法,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

传播学与媒体研究 方向也受到关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注重培养媒介素养和传播能力,而国外传播学专业的研究前沿和产业应用水平较高。学生可以出国深造媒介理论、数字媒体和舆论引导等领域,提升专业技能和理论深度。

同时, 社会学与人类学 方向也是值得考虑的留学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对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关注,与社会学和人类学学科的研究对象高度契合。学生可以在国外学习社会结构、文化研究和人类学方法,开阔视野,深入理解社会发展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留学方向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的出国深造领域,拓展知识视野,提升专业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4、高校思政课程有哪几门

高校思政课程是高校必修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其主要包含以下几门课程: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职业道德、法律知识等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系统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内容。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全面理解和认同。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重点讲述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中国近现代历史。帮助学生认识中国近现代革命和建设的艰辛历程,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4. 形势与政策

及时学习和解读国内外重大时事和党的方针政策。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和国际事务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国防教育

普及国防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为国家国防事业贡献力量。

6. 心理健康教育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传授心理调适和自我管理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和应对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素养。

这些思政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健全的心理素质,为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