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钱钟书出国留学坐了多久的船(钱钟书放弃美国高薪毅然回国)

  • 作者: 李南汐
  • 发布时间:2024-09-02


1、钱钟书出国留学坐了多久的船

钱钟书的传奇留学之旅

1935年9月21日,怀揣着求学梦想的钱钟书登上了驶往英国的“卡纳里克”号轮船。那艘承载着知识与前途的大船,缓缓驶离上海港,踏上了漫长的航程。

钱钟书在船上度过了32个日夜。这趟旅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轮船途经苏伊士运河时,遭遇沙尘暴,船身剧烈摇晃,乘客们叫苦连天。钱钟书却泰然处之,埋头读书,甚至写下了《沙尘暴》一文,生动地描述了这场沙暴的壮观景象。

在漫长的海面上,钱钟书并没有虚度时光。他每天坚持阅读,钻研学术。船上有丰富的藏书,钱钟书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的养分。他阅读了大量英国文学、哲学和历史方面的著作,为自己在牛津大学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段出国留学之旅,不仅是钱钟书求学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经历。在船上的这段时光,既磨练了他的意志,又拓展了他的视野,为他在学术界日后的辉煌成就奠定了基础。

2、钱钟书放弃美国高薪毅然回国

钱钟书,一位饱学鸿儒,在学术领域享有盛名。1950年,他面对美国的优渥待遇和优厚报酬,毅然选择回国。

放弃高薪的决定,源于钱钟书对祖国的赤子情怀。他曾说:“我的根在中国,我的心也在中国。”尽管在美国拥有优越的生活条件,但他始终心系祖国。新中国成立后,他迫切地希望回到故土,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回国之路并非易行。当时中美关系紧张,钱钟书夫妇历尽艰辛才得以启程。飞机在太平洋上空颠簸飞行,他心潮澎湃。回国的喜悦交织着对未来的忐忑,但他坚信自己的选择。

回到北京后,钱钟书被分配到清华大学任教。尽管物质条件简陋,但他潜心钻研学问。他先后出版了《围城》《管锥编》等著作,为中国文学界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钱钟书回国的举动,不仅反映了他的个人品格,也体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他们抛弃优渥的生活,怀着一腔热血回国投身建设,为新中国的崛起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钱钟书放弃美国高薪毅然回国的事迹,成为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激励着后人矢志不渝地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

3、钱钟书出国留学的故事

钱钟书,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学者。1935年,年仅24岁的钱钟书获得清华大学公费出国留学的名额,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深造。

抵达牛津后,钱钟书勤奋异常,潜心于文学研究。他博览群书,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西方的文化精华。在牛津度过的三年时光,是他学术生涯中至关重要的一段时期。

钱钟书在牛津结识了当时著名的哲学家吉尔伯特·赖尔,并与其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赖尔对钱钟书的才华大加赞赏,在他的指导下,钱钟书撰写了博士论文《中国诗和中西诗的比较文学论》,该论文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

钱钟书在牛津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学者,如老舍、吴宓等。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文学、艺术,开阔了钱钟书的学术视野,也为他的创作生涯提供了宝贵的灵感。

1938年,钱钟书完成学业,带着满腹经纶回到祖国。他归国后的第一部作品《谈艺录》,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见解,在文坛引起轰动。此后,他创作了大量文学佳作,包括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管锥编》,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瑰宝。

4、钱钟书的海外留学经历

钱钟书的海外留学经历对他的学术生涯产生了深远影响。1935年,他获得清华大学公费留学资格,前往英国牛津大学留学。在牛津,他师从著名的哲学家吉尔伯特·莱尔,主攻逻辑学和语言学。

钱钟书在牛津的求学时光尤为刻苦。他每天早上在图书馆博览群书,下午与莱尔进行深入的探讨。同时,他还广泛阅读英国文学、法国文学和德国哲学,积累了渊博的知识。

除了学术上的收获,钱钟书在牛津也结交了众多志同道合的友人。他与同为留学生的许渊冲、杨绛等人交往甚密,彼此切磋学问,畅谈人生。

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钱钟书原本平静的留学生活被打破。他积极参与抗日活动,与海外华人创办了《抗战周报》,发出反对侵略的声音。与此同时,他也加紧完成学业,并于1938年获得牛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钱钟书的海外留学经历不仅开阔了他的学术视野,提升了他的研究能力,还塑造了他的国际观和爱国情怀。回国后,他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和学术界的杰出代表,其著作《围城》和《管锥编》等至今备受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