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垫下巴(隆颏)的假体型号时,需综合考虑个人面部比例、基础条件及审美需求,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以下是一些关键因素和一般建议,供参考:
1. 面部比例与美学标准
三庭五眼:理想的下巴长度应接近面部的下庭(鼻底到下巴),与上庭(发际线到眉弓)、中庭(眉弓到鼻底)大致相等。
侧面轮廓:下巴应使鼻尖、唇部(上唇与下唇交界点)、下巴尖在一条直线上(Ricketts美学线)。假体需弥补后缩或短小问题。
2. 假体型号的常见选择
长度(高度):一般为1.5cm~2.5cm,具体根据下巴后缩程度和面部长度调整。
轻度后缩:选择1.5cm~1.8cm。
明显后缩或短下巴:可能需要1.8cm~2.5cm。
厚度(突度):通常3mm~10mm,需与下颌骨衔接自然。亚洲人普遍适合5mm~8mm。
3. 个体化影响因素
脸型与骨骼基础:
圆脸/短脸:建议略长的假体(如2cm)拉长比例,但避免过度突兀。
长脸:选择稍短(1.5cm~1.8cm)且突度较小的假体,避免加重脸长。
下颌角宽:需配合下颌线条选择自然过渡的型号。
性别差异:
女性:倾向柔和、尖翘的下巴(V型假体)。
男性:适合方型或略宽的假体,强调轮廓感。
4. 医生评估与模拟设计
影像测量:通过X光或3D扫描分析骨骼结构。
模拟预览:部分机构提供数字化模拟,直观调整假体形状和大小。
术中调整:医生可能根据实际植入效果进行修整。

5. 常见假体材质与形状
硅胶:型号多样(如L型、I型),需根据下巴基础选择。
膨体:可雕刻,更适合个性化定制。
Medpor(高密度聚乙烯):适合需要较强支撑的情况。
6. 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追求长度:过大的假体可能导致“巫婆下巴”或不自然感。
动态协调:说话、微笑时需观察下巴与周围肌肉的协调性。
恢复期观察:肿胀消退后(约1~3个月)才能看到最终效果。
建议流程
1. 面诊医生:由专业整形外科医生评估面部比例、皮肤张力及骨骼条件。
2. 试戴模型:部分诊所提供临时试戴,帮助直观感受效果。
3. 个性化方案:结合自身偏好与医生建议,选择自然且符合气质的型号。
最终,合适的假体型号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确定,切勿仅凭他人经验或网络信息盲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