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皮质骨手术(通常称为“磨骨术”或“皮质骨切除术”)是口腔颌面外科或整形外科中用于改善面部轮廓的常见手术,主要针对下颌角、颧骨等部位。以下是具体操作步骤的(需注意:实际手术必须由专业医生在严格的无菌环境下操作):
1. 术前准备
影像学检查:通过CT或X光片评估骨骼结构、神经血管位置。
设计标记:根据患者需求及骨骼形态,标记需削磨的骨区域。
麻醉:通常采用全身麻醉(复杂病例)或局部麻醉加强化(简单调整)。
2. 手术步骤
(1) 切口与暴露
口腔内切口(常用):在牙龈颊沟处切开黏膜,钝性分离肌肉及软组织,暴露目标骨面(如下颌角或颧骨)。
其他入路:少数情况下可能采用耳后或颌下皮肤切口(可能遗留瘢痕)。
(2) 去皮质骨(磨骨)
定位关键结构:避开下牙槽神经管、颏孔等。
骨膜剥离:用骨膜剥离子分离骨膜,充分暴露需处理的骨面。
磨削工具:
长柄球钻或裂钻(低速动力系统):逐层削磨骨皮质,控制厚度(通常保留一定骨量以避免骨折)。
摆动锯或超声骨刀:用于精确截骨(如需要整体截骨而非单纯磨削)。
冲洗降温:持续生理盐水冲洗防止高温灼伤骨组织。
(3) 骨面修整与止血
检查对称性:对比两侧骨骼形态,进一步精细打磨。
骨蜡止血:对骨创面渗血处压迫止血,必要时使用电凝或填塞止血材料。
(4) 缝合与引流
缝合切口:可吸收线分层缝合黏膜及肌肉层。
放置引流管(视情况):减少血肿风险,2448小时后拔除。
3. 术后处理
加压包扎:面部弹力绷带固定,减轻肿胀。
抗感染:静脉或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
护理指导:流质饮食、口腔清洁(含漱液)、避免剧烈运动。

注意事项
并发症风险:神经损伤(暂时性麻木)、出血、感染、不对称或骨折。
恢复时间:肿胀约12周消退,完全恢复需36个月。
禁忌症:严重全身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或心理预期不现实者。
重要提醒:此手术对医生经验要求极高,需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本文仅为知识科普,具体方案需由专业医生评估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