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留学生上清华北大政策(以留学生的身份考清华北大有些什么条件)

  • 作者: 王晚澄
  • 发布时间:2024-05-09


1、留学生上清华北大政策

留学政策助才俊圆梦清北

近年来,针对国际留学生的招生政策不断优化,为海外学子提供了更多赴华深造的机会。其中,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作为中国顶尖学府,吸引了众多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前来就读。

为吸引优秀海外人才,2023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发布了新的留学生招生政策。政策规定,来自世界前50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可直接申请清北硕士项目;而来自世界前100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则可直接申请清北博士项目。

政策还放宽了留学生入学要求。清华大学对留学生本科入学申请者不再要求提供高考成绩,而北京大学则放宽了对留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要求。这些举措大大降低了留学生赴华留学的门槛,让更多海外学子有机会圆梦清北。

新的留学生招生政策受到海外学子的广泛欢迎。来自美国的李同学表示,过去她一直梦想就读清华大学,但苦于高考成绩不佳而无法申请。现在通过直接申请硕士项目,她终于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主任潘新平表示,优化留学生招生政策是清北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所采取的重要举措。通过吸引更多优秀的海外学子来华留学,清北可以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为全球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做出更大贡献。

2、以留学生的身份考清华北大有些什么条件

作为一名留学生,想要报考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要求:

入学资格

持有国外护照,或拥有中国绿卡

具有高中或同等学历,成绩优异

通过中国高考或华侨生联考(需提前一年报名)

清华大学

成绩要求:华侨生联考总分650分以上,其中语文110分、数学125分、英语110分

语言要求:通过HSK6级考试(或同等水平)

北京大学

成绩要求:华侨生联考总分600分以上,其中语文100分、数学120分、英语100分

语言要求:通过HSK5级考试(或同等水平)

其他要求

提交个人陈述、推荐信等申请材料

参加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组织的面试

通过体检

申请流程

报名:每年6月左右开放报名,提前一年报名华侨生联考

提交材料:7-8月提交申请材料

笔试:10月下旬参加华侨生联考

面试:12月参加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组织的面试

录取:次年6月公布录取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每年招收留学生的名额有限,竞争非常激烈。建议有志报考的学生提前做好准备,认真复习考试科目,提升语言水平。

3、留学生上清华北大政策是什么

留学生报考清华北大的政策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招生名额: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每年招收一定数量的国际学生,名额根据专业和年级而异。

招生对象:具有外国国籍或港澳台地区人士,以及持有海外护照并在境外居住满两年的中国公民。

报考条件:

具备相应级别的学历和成绩

满足清华北大各专业的具体要求

通过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或北京大学国际学生入学资格考试(BJUFE)

申请流程:

通过清华大学国际学生在线申请系统或北京大学本科国际学生在线申请系统申请

提交相关申请材料,包括成绩单、语言能力证明、护照复印件等

参加笔试和面试,部分专业还需提交作品集或参加专业考试

录取结果:

录取结果一般在次年5月前后公布

录取的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缴纳学费并办理入学手续

其他政策:

留学生在清华北大享受与中国学生同等的教学资源和服务

学校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支持留学生的学业和生活

留学生可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和文化交流项目

学校设立国际学生办公室为留学生提供咨询、指导和支持服务

4、留学生上清华北大政策有哪些

留学生上清华北大政策

近年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积极吸引和培养留学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1. 清北计划

清华北大启动的“清北计划”,旨在吸引全球优秀留学生赴清华北大深造。该计划提供全额奖学金,涵盖学费、生活费、住房和医疗保险。

2. 联合培养项目

清华北大与世界知名高校合作开展联合培养项目。留学生既可在我校完成部分课程,也可在我校合作高校完成部分课程。毕业后可获得两校联合颁发的学位证书。

3. 本科生交流项目

清华北大与国外高校建立了本科生交流项目。留学生可通过该项目到我校学习一到两个学期,体验中国文化和教育。

4. 语言培训和支持

清华北大为留学生提供汉语语言培训。还建立了留学生服务中心,提供生活、学习和心理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和支持。

5. 就业和实习机会

清华北大积极帮助留学生就业和实习。留学生可通过学校举办的招聘会、企业宣讲会和实习项目,获得在中国的就业和实习机会。

申请条件

留学生申请清华北大,需满足以下条件:

具有优秀的高中或者本科成绩

英语或汉语水平达到要求

通过入学考试或面试

通过这些政策措施,清华北大不断扩大留学生规模,提升留学生培养质量,为全球化人才培养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