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脂后局部增生(可能指瘢痕增生、纤维化或脂肪再生等)的处理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方法。以下分阶段和类型提供建议,但需以医生诊断为前提:
1. 明确增生类型
瘢痕增生:常见于切口部位,表现为硬结、发红。
脂肪再生:剩余脂肪细胞体积增大导致局部凸起。
血清肿/纤维化:组织液潴留或炎症后纤维硬化。
2. 针对性处理方案
(1)早期阶段(术后13个月)
压力治疗:穿戴弹力衣减少肿胀和纤维化。
按摩+外用药物:
轻柔按摩帮助软化组织(避免暴力)。
硅酮凝胶或疤痕贴抑制瘢痕增生。
医生可能建议局部注射(如曲安奈德)软化瘢痕。
(2)中晚期(3个月后)
脂肪再生:
二次抽脂(需谨慎评估脂肪分布)。
非侵入性溶脂(如冷冻溶脂、射频)辅助改善。
顽固性纤维化:
超声波/激光治疗促进软化(如冲击波疗法)。
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松解粘连。
(3)特殊情况
血清肿:穿刺引流+加压包扎。
凹凸不平:脂肪移植填充或射频紧肤改善。
3. 必须就医的情况
增生伴随疼痛、红肿、发热(警惕感染)。
硬结持续增大或影响活动功能。
心理焦虑(疤痕或形态问题需心理干预)。

4. 预防措施
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避免过度抽吸。
术后严格遵医嘱穿戴塑身衣(通常36个月)。
避免吸烟、熬夜等影响愈合的行为。
轻度增生可通过保守治疗改善,严重情况需医疗干预。关键是在术后随访中及时与整形外科医生沟通,避免自行处理导致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