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医疗美容行业快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手术安全问题也频频引发社会关注。山西女子抽脂后出现并发症的案例,再次暴露出行业在资质监管、操作规范及风险告知等方面的隐患。要保障美容手术安全,需从以下几个关键环节入手:
一、严格机构与人员资质审核
1. 机构资质
美容机构必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手术类项目应在具备麻醉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而非普通美容院。
消费者可通过卫健委官网查询机构资质,避免选择“黑诊所”或超范围经营的场所。
2. 医生资质
操作医生需具备《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及《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资格证书》,麻醉师需专业资质。
警惕“速成班医生”,部分机构存在非外科医生短期培训后上岗的现象。
二、规范术前风险评估与知情同意
1. 全面健康评估
抽脂等手术需排查凝血功能、心血管疾病等禁忌症,肥胖患者或慢性病患者风险更高。
案例中若术前检查流于形式或隐瞒病史,易导致术中并发症(如脂肪栓塞、感染等)。
2. 透明风险告知
机构需书面告知手术风险(如凹凸不平、器官损伤、死亡等),而非夸大效果。监管部门可推广标准化知情同意书模板。
三、强化术中操作与应急管理
1. 手术环境与设备
需在无菌手术室进行,配备生命监护和抢救设备。部分低价引流项目可能简化流程,增加感染风险。
2. 控制抽脂量与范围
单次抽脂量不宜超过毫升,过量易引发休克或多器官衰竭。需分次操作,避免为追求效果忽视安全。

四、完善术后追踪与维权机制
1. 术后监护责任
严重并发症(如肺栓塞)多发生在术后72小时内,机构应提供必要监护,而非让患者立即离院。
2. 维权途径
保存病历、缴费记录、沟通记录等证据,向当地卫健委或12315投诉。若涉嫌非法行医,可报警追究刑事责任。
五、行业监管与公众教育
1. 加大违规处罚力度
对无证经营、超范围执业等行为需公开曝光并顶格处罚,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
2. 普及风险意识
通过媒体宣传典型案例,破除“医美即美容”的认知误区,明确医疗美容的创伤性和风险性。
美容手术安全的保障需要多方合力:消费者应理性选择正规机构、重视术前评估;机构需严守医疗伦理;监管部门则应动态排查行业乱象。唯有将安全置于利润之前,才能减少悲剧发生。对于已发生的纠纷,司法途径和医疗鉴定是维护权益的最后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