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一词是由哪个国家创造的(留学生一词最早由哪个国家的人创造)
- 作者: 马洛祈
- 发布时间:2024-08-23
1、留学生一词是由哪个国家创造的
留学生一词最早出现在日本。
在19世纪末,日本派遣大量学生前往欧洲和美国留学,以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为了区分这些海外学习的日本学生,日本政府于1868年创造了“留学生”这一词语,意指长期在国外学习的学生。
当时,日本国内还没有“留学”的概念和制度,派遣留学生是日本明治维新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这些留学生在海外学习期间,不仅掌握了先进知识和技术,也开阔了眼界,为日本近代化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留学生”一词随后被其他国家所借用,成为国际通用的术语。如今,留学生已成为全球化时代人才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教育交流、文化互融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2、留学生一词最早由哪个国家的人创造
“留学生”一词最早由日本引进。
1872年,日本明治政府派遣了第一批留学生前往欧美学习,以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这些留学生被称为“留学西洋学生”,简称“留学生”。
在此之前,中国和韩国也曾派遣学生出国留学,但并未使用“留学生”这一说法。中国称之为“游学”,韩国称之为“洋学”。
随着日本近代化的发展,“留学生”一词逐渐为其他国家所采用。中国在1905年左右开始使用这一术语,韩国也在20世纪初开始使用。
“留学生”一词的使用反映了日本对西方先进科技和教育的积极态度,也体现了近代东亚国家向西方学习的共同趋势。
3、我国留学生一词来源于何时?
“留学生”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1905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出洋游学章程》,标志着清政府正式设立公派留学生制度,并使用“留学生”一词。当时,留学的主要目的是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以促进中国近代化建设。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继续沿用“留学生”一词,派遣学生出国留学。留学目的从单纯学习科学技术扩展到学习社会科学、政治经济学等领域。
新中国成立后,留学工作继续发展。“留学生”一词仍然沿用,但留学目的发生了变化,以学习社会主义国家先进经验和技术为主。改革开放后,留学范围进一步扩大,目的更加多元化,包括学习科学技术、经济管理、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
自清末以来,“留学生”一词已经成为一个专有名词,用于指代中国派往国外学习的学生。它承载着中国近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使命,见证了中国与世界交流互鉴的历史进程。
4、留学生一词是由哪国人创造的
“留学生”一词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日本。
_1.jpg)
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颁布《五条誓文》,提出“广求知识于世界”的口号。为了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和文化,日本派遣大批学生前往英、美等国求学。这些学生被称为“留学僧”,意指远赴他国学习佛法的佛教徒。
到了19世纪80年代,留日学生逐渐增多,明治政府意识到培养本国人才的重要性,于1885年颁布《留学条例》,对留学生进行规范和管理。留日学生群体也由此有了明确的名称——“留学生”。
随着日本留学生制度的成熟和发展,这一称谓逐渐被其他国家所借用。19世纪末,中国也开始派遣学生赴日本留学,这些学生同样被称作“留学生”。此后,“留学生”一词被广泛运用于汉字文化圈国家,成为指代出国求学的学生的通用词汇。
值得注意的是,“留学生”一词虽然起源于日本,但其含义并非完全照搬佛教“留学僧”的概念。在现代语境中,“留学生”更多地指代在国外长期学习,并获得学位或其他资格证书的国际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