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中国留学生来源有哪些(中国有留学生一词来源于何时)

  • 作者: 马珺朵
  • 发布时间:2024-08-22


1、中国留学生来源有哪些

中国留学生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来源:

中国内地:以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也有本科、研究生等学历的留学生。通过高考或保送进入国内知名大学,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

香港、澳门和台湾:港澳台的学生拥有独特的身份,可通过不同途径赴海外留学。香港和澳门的学生可以通过香港中学文凭考试(HKDSE)或澳门大学入学考试(UEE)等考试,申请海外大学。台湾学生可以通过大学入学考试(学测)或多元入学方式申请海外大学。

海外华侨和华人:海外华侨和华人是指居住在国外的中国公民及其后代。他们可以通过父母或祖父母的身份申请海外大学,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

国际学校:在中国境内开设的国际学校,采用国际教育体系,使用英语授课。国际学校的学生可以通过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IBDP)、A-Level等考试,申请海外大学。

其他:还有部分留学生来自中国其他特殊群体,如少数民族、残障人士等。他们可以通过政府资助或其他方式申请海外大学留学。

2、中国有留学生一词来源于何时

中国有“留学生”一词的源头可追溯到清末。

1872年,清政府派遣第一批幼童出国留学,这些学生被称为“留美幼童”。“留”字在此处意为“寄居海外”,而“学生”则是指读书学习的人。因此,“留学生”一词最早用来指代那些寄居国外学习的中国学生。

随着留学人数的增加,“留学生”一词的使用也逐渐推广开来。最初,该词主要用于描述公派官费留学生,但后来也泛指任何出国深造的中国学生。

1911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派遣了大批学生出国留学,标志着中国留学生潮的兴起。此后的数十年间,“留学生”一词在国内外广泛使用,成为中国文化交流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留学生”已不仅仅是一个名词,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代表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教育交流与融合。它承载着中国知识分子对知识的渴求和对世界格局的远见,也见证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3、中国留学生来源有哪些地方

中国留学生来源地概况

中国留学生主要来自以下地区:

东部沿海发达省份:

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这些地区经济发达,教育资源丰富,出国留学人数较多。

中部省份:

湖北、湖南、四川、河南,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提高,出国留学人数也有所增加。

西部省份:

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地,虽然经济相对落后,但政府和高校也积极鼓励留学,出国留学人数稳步增长。

东北地区:

辽宁、吉林、黑龙江,由于历史原因,与俄罗斯等周边国家交流密切,出国留学人数较多。

其他地区:

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虽然政治制度不同,但与中国大陆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留学人数也较为可观。

出国留学的动机多种多样,包括追求更高质量的教育、获得国际视野、提升就业竞争力等。中国留学生主要选择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教育水平高、经济发达,为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我国留学生来源于哪个朝代

我国最早的留学生可追溯至西汉时期的张骞出使西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带回了丰富的地理、文化和经济信息,开辟了丝绸之路。与此同时,也有一些西域国家遣使来到中原,学习汉文化。

到了唐朝,中外交流更加频繁。唐朝设立了鸿胪寺,专门负责接待外国使节,并开办了国子监,供外国学生学习。日本、高丽、新罗等国的学生纷纷来到唐朝求学,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科学和技术。

宋朝继承了唐朝的对外开放政策,继续吸引了大批外国留学生。南宋时期,朱熹创办白鹿洞书院,吸引了大量外国学生入学,其中包括日本著名高僧道元禅师。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但其对外交往也十分活跃。元朝建立了驿传制度,方便中外使臣往来。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并在中国生活了17年,成为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

明朝建立后,海禁政策一度收紧,外国留学生数量有所减少。但到晚明时期,随着海禁的松弛,外国留学生数量再度增加。明朝后期,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清朝初期,海禁政策进一步加严,外国留学生数量再次减少。但到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口岸,外国留学生数量又有所增加。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和文化,为中国近代化发展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