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脂肪填充后出现凹陷可能是由于脂肪吸收不均、移植技术问题或术后护理不当所致。以下是一些科学有效的改善方法,分为 预防措施 和 修复方案:
一、预防措施(术前/术中)
1. 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
技术是关键:医生需熟悉面部/身体解剖结构,采用“多层次、多点、微量”注射技术,避免脂肪堆积或分布不均。
使用钝针注射:减少血管损伤,提高脂肪存活率。
2. 优化脂肪处理流程
提纯脂肪时去除油脂和纤维组织,保留完整脂肪细胞。
添加生长因子(如PRP)可能促进脂肪存活(但效果因人而异)。
3. 适度填充
避免单次过量填充,脂肪过度集中易导致坏死或吸收不均。可考虑分23次少量填充。
二、术后凹陷的修复方案
1. 早期干预(术后13个月内)
轻柔按摩:若凹陷因轻微脂肪移位导致,可在医生指导下轻柔按压调整(避免暴力)。
热敷/射频: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代谢(仅限医生评估后使用)。
2. 脂肪补充移植
待36个月稳定后,通过二次填充修正凹陷,需注意移植层次与原区域衔接。
3. 其他填充材料
透明质酸(玻尿酸):临时修复凹陷,效果立竿见影(维持612个月)。
胶原蛋白或PLLA:适合对脂肪吸收率极高的人群。
4. 能量类治疗
射频/超声刀:刺激胶原再生,改善皮肤弹性,减轻视觉凹陷感。
脂肪干细胞辅助:通过激活残留脂肪细胞提升存活率(需专业机构操作)。
5. 手术矫正
若凹陷严重且伴随粘连,可能需松解瘢痕或脂肪重置(极少数情况)。

三、注意事项
耐心等待:脂肪稳定需36个月,早期凹陷可能随肿胀消退改善。
避免外力压迫:术后1个月内避免长时间侧睡或按摩填充区域。
健康习惯:戒烟、补充蛋白质/Vitamin C,提高脂肪存活率。
何时需就医?
如果凹陷伴随红肿、疼痛、硬结,可能提示感染或脂肪坏死,需立即就诊。
最终方案需由专业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切勿自行处理。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和精细操作是预防问题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