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留学生在上海落户条件(海外留学生上海落户条件2020新规)
- 作者: 张苏酥
- 发布时间:2024-08-06
1、外国留学生在上海落户条件
在上海落户对于外国留学生而言,需要满足特定的条件:
一、基本条件:
1. 拥有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学位。
2. 在上海工作满72个月(6年)以上,且拥有上海市居住证。
3. 缴纳社保满72个月(6年)以上。
二、积分条件:
若满足以下积分条件,可以缩短落户时间:
1. 学历:硕士研究生及以上(35分);全日制本科(25分)。
2. 职业技能:高级专业技术职称(30分);中级专业技术职称(15分)。
3. 纳税情况:个人年纳税额达到一定标准(15分)。
4. 荣誉表彰:获得上海市级以上荣誉称号或奖项(10分)。
5. 社会公益: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或志愿服务(5分)。
三、特殊人才引进:
符合以下条件的外国留学生,可以申请特殊人才引进落户:
1. 具有国外名校博士学位。
2. 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
3. 具有国际知名专家或教授推荐信。
满足以上条件的外国留学生,需要向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交申请材料,经过审核和公示后,方可落户上海。落户成功后,留学生将享受上海户籍居民的各项福利和待遇。
2、海外留学生上海落户条件2020新规
海外留学生上海落户条件2020新规
为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上海市近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本市留学人员落户政策的通知》,对海外留学生落户上海的条件进行了调整。
一、基本条件
1. 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或有效外国护照和永久居留证。
2. 年龄在45周岁及以下(1975年1月1日后出生)。
3. 符合《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本市引进国(境)外人才申办上海常住户口实施细则》第十三条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落户途径
1. 人才引进类
(1)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和国外高水平大学获博士学位。
(2)在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国外知名高校获硕士学位并取得一定科研成果。
(3)获得国际公认的、在业内有较大影响力的专利发明。
(4)获得中国或外国政府颁发的重要奖项。
(5)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2. 就业落户类
(1)在沪注册的企业担任高管或专业技术职务,且年薪达到一定标准。
(2)在沪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且在沪工作满一定年限。
三、实施细则
1. 博士学位留学人员可直接落户。
2. 获得硕士学位且具有突出贡献的留学人员,可申请破格落户。
3. 留学人员取得沪上高校博士学位,可直接落户。
4. 留学人员在沪工作满3年,且符合一定条件,可申请落户。
新规将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3、2021年海外留学生落户上海的条件
2021年海外留学生落户上海的条件
近年来,上海市积极吸引海外留学生落户,以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才建设。根据2021年出台的《上海市引进人才申办常住户口办法》,符合以下条件的海外留学生可申请落户上海:
学历条件
.jpg)
具有国外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学历须经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
年龄条件
申请时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工作条件
已在上海市连续工作满6个月。
工作单位为在沪注册的用人单位。
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或与国家急需紧缺专业目录中专业相符。
居住条件
在上海市购买并拥有合法产权住房。
纳税条件
在上海市连续缴纳社保或个税满6个月。
其他条件
无犯罪记录。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上海市户口登记规定。
附加条件
具有上海市急需紧缺专业目录中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或具有国外高水平大学世界排名前500名)硕士及以上学历,可放宽至连续工作满3个月。
在上海市连续工作满12个月,且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或任职资格证书,可放宽至无产权住房要求。
申请人可通过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才服务网”进行网上申报。符合条件并经审核通过的申请人将获得落户指标。
4、国外留学生上海市落户政策2020
2020年,上海市出台新政策,对国外留学生落户上海提出了明确要求:
1. 学历要求:具有国外教育部承认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且获得中国教育部认证。
2. 工作要求:应聘单位的注册地必须在上海市,且取得与岗位相匹配的有效劳动合同。
3. 社保缴费:在上海市连续缴纳社保满6个月及以上,且社保缴费基数不低于上海市社会平均工资标准。
4. 专业要求:符合上海市紧缺人才目录或重点产业领域人才需求的专业。
5. 年龄要求:45周岁以下(博士学位可放宽至50周岁以下)。
6. 户籍要求:无上海市户籍。
7. 无犯罪记录:申请落户前,必须出具无犯罪记录证明。
以下人员可直接落户上海:
来华留学并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的留学生
以中外合作办学方式获得教育部认证的硕士及以上学位并在上海工作的留学生
在上海创办企业并取得一定规模和效益的留学生
以上政策旨在吸引高层次海外人才落户上海,促进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留学生符合相关条件即可申请落户,享受上海市户籍居民同等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