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晚清出国留学的人(晚清留学生为中国做出的贡献)

  • 作者: 胡安柚
  • 发布时间:2024-08-02


1、晚清出国留学的人

晚清时期,中国面临衰颓之局。为挽救民族危亡,清政府开启了一段轰轰烈烈的出国留学潮。

从1872年起,派遣第一批幼童赴美求学,此后留学人数不断增加。这些留学生怀揣强国富民的梦想,涉足欧、美、日等国家,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和社会制度。

在留学期间,他们刻苦钻研,开拓视野。詹天佑学成归国,设计修筑了中国第一条准轨铁路——京张铁路。李四光潜心钻研地质学,成为中国地质学之父。周恩来和邓小平等革命先驱,也正是在海外留学期间接触到了马列主义思想。

留学归来的学子们,成为晚清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在各个领域施展才华,促进了中国的科技、教育、经济等方面发展。像梁启超、严复、蔡元培等知识精英,推动了维新变法和新文化运动。

晚清出国留学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一些留学生沉迷于西方享乐生活,回国后难以适应中国现状。还有部分留学生受西方思想影响过深,出现“崇洋媚外”倾向。

总体而言,晚清出国留学是一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举措。留学生们不仅开阔了眼界,汲取了先进知识,也为中国的发展播下了种子。他们的努力和贡献,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2、晚清留学生为中国做出的贡献

晚清时期的留学生是中国步入近代的重要力量,他们远赴重洋,汲取西方先进思想与知识,为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1873年,清政府选派首批30名学生出国留学,此举拉开了晚清留学序幕。这些留学生遍布欧、美各国的学校,专业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工学等领域。回国后,他们积极投身于中国的政治经济改革。

在政治领域,杨锐、严复、唐绍仪等留学生参与了清末的君主立宪运动,推动了中国民主制度的萌芽。他们引进西方议会制、宪法思想,为清政府建立近代化政府奠定了基础。

在经济领域,张之洞、盛宣怀等留学生引进了西方的经济理论和技术,大力发展民族工业和实业。他们创办汉冶萍公司、京张铁路等近代化企业,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在军事领域,冯国璋、段祺瑞等留学生掌握了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回国后组建现代化军队,为清政府抗击外敌做出了贡献。北伐战争时期,冯国璋率领直系军队取得关键胜利,促进了中国的统一。

留学生还在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技术和文学思潮。他们参与了京师大学堂、清华学校等高等院校的创办,促进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晚清留学生以其学识、胸怀和远见,为中国的近代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播下的种子,为中国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晚清出国留学的人有多少

晚清时期,随着清朝衰败和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社会陷入危机。为了挽救危局,清政府开始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

根据统计,从1872年第一批留美幼童出国到1911年清朝灭亡,晚清时期共有3000多名留学生出国留学。其中,去美国的最多,有1200多人;其次是去英国的,约有700人;去日本的也有400多人。

这些留学生主要学习军事、政治、经济、法律、科技等专业。他们回国后,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如: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严复翻译了大量西方名著,蔡元培创建了北京大学,李大钊和陈独秀成为了五四运动的先驱。

留学生出国留学促进了中国和世界各国的交流,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为中国近代化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留学生回国后经常受到排挤和打压,他们的才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4、晚清出国留学的人严复

晚清出国留学的严复,是近代中国思想启蒙运动的先驱。

1877年,严复赴英国求学,接触到西方先进的科技和思想。他深受进化论、民主自由等观念的影响,认为中国要实现富强,必须向西方学习。

回国后,严复致力于翻译西方经典著作,如《天演论》、《原富》等。这些译著在中国思想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启迪了无数国人。

严复不仅是一位翻译家,更是一位思想家。他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强调学习西方“坚船利炮”的重要性。他还呼吁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建立民主法治社会。

严复的思想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翻译的西方著作,为中国人提供了了解世界的新视角;他提出的进化论和民主思想,为中国变革提供了思想基础。

严复的留学经历,成为中国近代化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他以其开阔的视野、批判的精神和远见卓识,为中国思想界和社会变革谱写了光辉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