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民国时期国外留学生多吗(民国时期留学生学什么专业)

  • 作者: 杨政然
  • 发布时间:2024-08-19


1、民国时期国外留学生多吗

民国时期,出国留学蔚然成风,留学人数大幅增加。

1910年,出国留学生仅395人;1920年,达到11566人;1930年,达到12298人。其中,美国是留学主要目的地,其次是法国、德国、日本等。

留学生人数增长的原因多种多样。政府大力提倡留学。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鼓励留学的政策,如设立留学基金、提供奖学金等。随着晚清和民国初年的社会变革,知识分子渴望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第三,国外大学的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加,提供更加先进的教学设施、更广阔的学术交流机会。

留学生主要集中在理工、经济、社会学等人文社科领域。他们回国后,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在思想、文化、科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胡适、鲁迅、周作人等留学生,对新文化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过,留学也并非一帆风顺。一些留学生面临着经济困难、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挑战。民国政府对留学生的管理也存在不足,导致一部分留学生难以学有所成,或在海外滞留不归。

2、民国时期留学生学什么专业

民国时期,留学海外蔚然成风。留学生选择专业各不相同,但总体呈现出以下趋势:

理工科:

机械工程:民国初期,工业落后,亟需技术人才。留学生赴欧美学习机械工程,为国内工业发展奠定基础。

电气工程:随着电气化的普及,电气工程成为热门专业。留学生学习发电、输变电等技术,为中国电网建设做出贡献。

土木工程:城市建设和交通发展需求旺盛,土木工程人才备受青睐。留学生在海外钻研建筑、桥梁等工程技术。

文科:

政治学:民国时期政局动荡,留学生希望通过学习政治学,了解西方政治制度,为中国的政治改革提供借鉴。

经济学: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学成为热门专业。留学生赴欧美学习经济理论、财政金融等知识,服务于中国经济建设。

法律学:民国时期注重法治建设,留学生学习法律体系、诉讼程序等知识,为中国的法制发展贡献力量。

其他专业:

教育学:民国初期,教育事业亟需发展。留学生赴欧美学习教育理论、师范教育等知识,为中国教育发展培养人才。

医学:西方医学技术传入中国,留学生学习内科、外科等专业,推动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总体而言,民国时期留学生学专业主要集中在理工科和文科,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对技术人才和知识分子的迫切需求。这些留学生学成归国后,在各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近代化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

3、民国时期留学生去哪些国家

民国时期,受西方思想和文化的影响,留学热潮兴起。留学目的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国家:

1. 美国

美国以其先进的教育体系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成为留学的首选。许多中国留学生前往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名校深造。

2. 日本

日本与中国地缘相近,文化相通,也是民国时期重要的留学目的地。留日学生主要学习医学、理工、法律等学科。

3. 英国

英国有着悠久的教育传统和良好的学术声誉。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名校吸引了众多中国留学生前往学习政治、经济、法学等领域。

4. 法国

法国以其艺术和文化的熏陶而闻名。留法学生主要学习美术、音乐、哲学等学科。巴黎大学、索邦大学是著名的留学目的地。

5. 德国

德国以其严谨的科学研究而著称。留德学生主要学习工程、化学、医学等自然科学领域。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等是留德的热门选择。

除了上述国家,民国时期中国留学生也前往其他国家学习,如俄罗斯、意大利、比利时等。留学经历为这些留学生开阔了视野,汲取了先进的知识和技能,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民国时期留学生怎么去国外

在民国时期,留学生去国外求学是一段坎坷而曲折的旅程。

初期,前往欧美留学主要依赖于自费或官费资助。自费留学的学生一般来自富裕家庭,承担高昂的学费、旅费和生活费。官费留学则是政府选派优秀学生出国深造,费用由政府承担。但官费名额有限,竞争激烈。

1919年五四运动后,留学热潮兴起。政府开始大力支持留学事业,设立留学奖学金和公费生制度。1920年,成立了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专门资助贫困学生留学。

前往国外的途径主要有海路和陆路。海路航行时间长,花费较高,但较为舒适。陆路则途经俄罗斯或欧洲国家,时间更长,更加艰苦。

留学生们往往要克服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和经济困难。他们寄居异国他乡,勤奋学习,刻苦钻研。通过留学,他们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也开阔了视野,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

近年来,民国时期留学生的足迹被人们重新挖掘,他们的故事激励着一代代青年。他们的留学精神,成为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不可磨灭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