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大颗粒在填充时通常用于需要较大支撑力和持久性的部位,其特点包括质地较硬、吸收率相对较低,适合深层填充以增加体积或改善轮廓。以下是适合填充的部位及原因分析:
1. 面部深层结构
太阳穴(颞部):大颗粒脂肪可提供稳定支撑,改善凹陷,但需注意避免过度填充导致不平整。
面颊中部:深层注射可增强骨骼支撑感,适合中重度凹陷,需精准分层避免僵硬。
下颌缘/下巴:大颗粒能塑造清晰轮廓,但需避免表面注射以防凹凸不平。
2. 身体塑形
臀部:首选部位之一,大颗粒脂肪存活率高,适合深层肌肉上填充(如臀大肌筋膜层),塑造饱满臀型。需注意分层次、多隧道注射以避免结节。
乳房:用于隆胸时,大颗粒可增加体积稳定性,但需确保注射至乳腺后或胸大肌下,避免钙化风险(需术前评估乳腺健康)。
3. 特殊部位
鼻基底/鼻梁:谨慎使用,需结合精细技术改善中面部凹陷,但存在移位风险,可能需结合小颗粒脂肪或透明质酸。
手背:通常建议小颗粒,若用大颗粒需极浅层均匀注射,否则易显粗糙。
技术注意事项
层次选择:必须注射在深层(骨膜上、肌肉筋膜层),浅层易导致不平或硬结。
处理方式:大颗粒脂肪需经过低速离心或过滤,去除油脂和碎裂细胞,提高存活率。
联合填充:可搭配纳米脂肪(小颗粒)进行浅层修饰,提升平滑度。
风险提示
吸收不均:大颗粒可能吸收较慢但仍有部分萎缩,需少量多次(23次手术间隔36个月)。
结节风险:过度集中可能导致硬块,需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
建议术前通过3D成像评估需求,并与医生沟通个性化方案,权衡效果与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