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双眼皮引发纠纷,究竟谁之过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李知涵 上传提供

发布:2025-07-25 18:25:59



“割双眼皮引发纠纷,究竟谁之过”是一个涉及医疗美容、消费者权益和法律责任的复杂问题。纠纷的责任归属需结合具体情况分析,通常涉及以下多方因素:

一、可能存在的责任方

1. 医疗机构或医生的过错

资质问题:机构是否具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生是否有《医师资格证》和美容主诊医师备案。若资质不全,机构负全责。

操作不当:手术中出现技术失误(如感染、疤痕严重、双眼不对称等),可能构成医疗事故,需由医生或机构担责。

虚假宣传:夸大效果、隐瞒风险,可能构成欺诈(消费者可主张退一赔三)。

2. 消费者自身责任

未如实告知健康状况:如隐瞒疤痕体质、凝血功能障碍等禁忌症,可能影响责任划分。

术后护理不当:未遵医嘱护理导致感染或效果不佳,可能需承担部分责任。

3. 产品问题

使用不合格的缝合线、麻醉剂等,若因产品质量导致并发症,生产商或供应商需担责。

二、维权关键步骤

1. 固定证据

保留病历、缴费凭证、术前术后照片、宣传广告截图、沟通记录等。

2. 医疗鉴定

通过卫健委指定的机构进行医疗事故或医疗损害鉴定,明确是否存在过错。

3. 协商或诉讼

先与机构协商赔偿;若无效,可向卫健委投诉或向法院起诉(案由: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或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三、责任划分的常见情形

| 情形 | 责任方 | 法律依据 |

||||

| 医生操作失误致手术失败 | 医疗机构承担主要责任 |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15条 |

| 消费者隐瞒病史 | 消费者承担部分责任 | 《民法典》第1224条(患者过错) |

| 机构无资质或超范围经营 | 机构全责 + 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第11条 |

| 术后效果与宣传不符 | 机构涉嫌虚假宣传,需退费+赔偿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5、55条 |

四、行业反思与建议

1. 对消费者:

选择正规机构(可通过卫健委官网查询资质),签署详细合同,明确预期效果和风险。

2. 对机构:

严格遵守诊疗规范,充分履行告知义务,避免过度营销。

3. 对监管部门:

加强打击非法医美,完善纠纷调解机制。


纠纷责任需结合具体证据判定,建议消费者及时咨询医疗纠纷专业律师,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同时,医美行业需进一步规范,平衡“求美者”安全与医疗技术发展。

网站温馨提醒 还有整形疑惑?想了解更多整形医院价格信息?可以点击【在线咨询】与整形顾问一对一沟通,免费为您提供医院对比、医生对比、价格对比等服务喔~!
相关推荐
预约医院医生
咨询整形价格 3
免费看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