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骨/磨骨手术(下颌角、颧骨等面部轮廓整形)术后恢复期较长,且涉及骨骼和软组织修复,需严格遵循医嘱以避免并发症。以下是关键注意事项:
一、术后即刻护理(07天)
1. 加压包扎与引流管
术后通常需佩戴弹力头套,帮助止血、固定骨骼及减少肿胀,需按医生要求持续佩戴(一般前57天全天,后期逐步减少)。
引流管(如有)需保持通畅,避免压迫,医生会根据渗出液量决定拔除时间。
2. 伤口护理
保持切口干燥,避免沾水,按医嘱更换敷料或拆线(通常710天)。
使用医用漱口水清洁口腔(针对口内切口),避免刷牙刺激。
3. 肿胀与淤血管理
术后48小时内冰敷(间隔性,每次1520分钟),72小时后可改为热敷促进消散。
睡觉时垫高头部(30°45°),减少面部充血。
二、饮食与生活习惯(16周)
1. 饮食调整
初期(12周):全流食(果汁、牛奶、营养液)→半流食(粥、烂面条)。
2周后:逐步过渡至软食,避免咀嚼硬物、辛辣刺激性食物。
忌烟酒、咖啡等影响血液循环的食物,减少钠摄入以防水肿。
2. 口腔卫生
进食后及时用漱口水清洁,避免食物残渣引发感染(尤其口内切口)。
避免用力张口或大笑,防止伤口裂开。
三、活动与康复训练
1. 限制剧烈活动
1个月内避免低头、弯腰、提重物等增加颅内压的动作。
禁止剧烈运动(如跑步、游泳)至少68周,防止骨骼移位或出血。
2. 渐进性恢复
术后2周可轻度活动(如散步),促进血液循环。
避免长时间说话或咀嚼口香糖,减少肌肉牵拉。

四、长期注意事项(36个月)
1. 骨骼愈合监测
术后3个月内避免面部碰撞或挤压,骨骼完全愈合需36个月。
定期复查拍片(如X光或CT),确认骨骼位置及愈合情况。
2. 瘢痕与感觉恢复
切口可能发红或发硬,612个月逐渐软化,可遵医嘱使用祛疤产品。
面部麻木或异常感常见,通常36个月恢复,若持续需就医。
五、紧急情况识别
出现以下症状需立即就医:
剧烈疼痛、肿胀加剧或发热(可能感染)。
切口渗液、化脓或异味。
明显不对称、张口困难或持续麻木(神经损伤或骨骼移位)。
六、心理调节
术后13个月可能因肿胀导致外观不自然,需耐心等待最终效果。
避免与他人对比,保持与主刀医生的沟通,及时反馈恢复情况。
提醒:个体恢复差异大,务必严格遵循主刀医生的个性化指导,尤其是涉及截骨量大的手术。术后护理直接影响效果与安全性,切勿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