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脂手术后全身疼痛是常见的术后反应,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导致:
1. 手术创伤与组织损伤
吸脂操作:手术中会用金属吸管(套管)在皮下脂肪层反复抽吸,可能损伤脂肪组织、血管、神经及周围结缔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疼痛。
创伤面积大:即使抽脂部位局限,但皮下组织的广泛损伤仍可能通过神经传导或肌肉紧张引发全身不适。
2. 麻醉消退后的反应
全麻或镇静药物代谢:若手术采用全身麻醉,醒来后药物逐渐代谢,身体对疼痛的感知恢复,可能突然感到明显不适。
局部麻醉的局限性:即使使用局部麻醉(如肿胀麻醉),药效消退后,手术区域疼痛也会显现。
3. 术中体位与肌肉紧张
长时间固定姿势:手术中可能需保持特定体位(如俯卧、侧卧),导致肌肉长时间拉伸或压迫,术后出现腰背、肩颈等部位的酸痛。
肌肉痉挛:麻醉和紧张可能引发术中无意识的肌肉紧绷,术后表现为全身肌肉酸痛。
4. 术后炎症反应
身体应激反应:手术创伤会触发免疫系统释放炎症因子(如前列腺素),导致全身性酸痛、乏力,类似流感症状。
肿胀与淤血:抽脂区域积液或淤血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引发放射痛或牵涉痛。

5. 术后活动受限
加压包扎/塑身衣:术后需长时间穿戴紧身衣或包扎,可能限制活动,导致肌肉僵硬和关节不适。
代偿性姿势:为保护手术部位,患者可能不自觉地改变行走、坐卧姿势,引发其他部位肌肉劳损。
6. 个体差异与心理因素
疼痛敏感度:部分人对疼痛更敏感,或对麻醉药物代谢较慢,疼痛感更明显。
焦虑情绪:术后紧张可能放大疼痛感知。
如何缓解疼痛?
遵医嘱用药:按时服用止痛药(如布洛芬)或抗炎药,避免自行加量。
早期适度活动:在医生指导下轻柔活动四肢,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僵硬。
冷敷/热敷: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冷敷(减轻肿胀)或热敷(缓解肌肉紧张)。
保持休息与补水:充足睡眠和水分有助于代谢麻醉药物和炎症物质。
及时沟通医生:若疼痛持续加重、伴随发热或异常肿胀,需排除感染或血栓等并发症。
注意!
警惕异常疼痛:如突发剧烈疼痛、单侧肢体肿胀或呼吸困难,可能是血栓或肺栓塞征兆,需立即就医。
恢复周期:通常37天急性疼痛会减轻,但完全恢复需数周至数月(取决于抽脂范围)。
术后疼痛是正常现象,但科学管理可加快康复。务必遵循医嘱,避免过早剧烈运动或按摩抽脂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