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鼻手术后切口处出现凸起(瘢痕增生或局部肿胀)是较为常见的现象,具体原因和应对方法如下:
一、可能的原因
1. 正常组织愈合反应
术后早期(13个月内)的凸起可能是切口愈合过程中的暂时性肿胀或线结反应(缝合线未被完全吸收),通常随时间逐渐消退。
2. 瘢痕增生
体质因素:瘢痕体质者易出现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表现为切口处红肿、硬结。
护理不当:术后感染、频繁触碰切口、过早化妆等可能刺激瘢痕增生。
缝合技术:缝合过紧或切口张力过大可能增加瘢痕风险。
3. 假体或移植物刺激
若使用硅胶假体或自体软骨,局部可能出现排异反应或包裹性纤维化,导致凸起。
4. 血肿或感染
术后血肿机化或感染未及时控制,可能形成硬结或肉芽肿。
二、应对措施
1. 观察与等待
术后36个月内是瘢痕软化期,轻度凸起可能自然消退,需避免过度处理。
2. 药物干预
外用药物:硅酮凝胶(如芭克)、瘢痕贴等可抑制增生。
局部注射:瘢痕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如曲安奈德)可软化硬结。
口服药物:严重增生时,医生可能建议口服积雪苷片等。
3. 物理治疗
激光治疗(如染料激光)可淡化红色瘢痕,射频或压迫疗法帮助软化增生。
4. 手术修复
若保守治疗无效,可能需要手术切除增生组织,但需谨慎评估(尤其瘢痕体质者)。

三、预防建议
严格术后护理: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抓挠或暴晒。
减少张力活动:避免大笑、剧烈运动等拉扯切口的动作。
早期干预:拆线后遵医嘱使用抗瘢痕产品。
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精细缝合技术和切口设计可降低瘢痕风险。
何时需就医?
凸起伴随红肿、疼痛、渗液(感染迹象)。
瘢痕持续增大、发硬,影响外观或功能。
怀疑假体移位或排异(需影像学检查)。
隆鼻术后的恢复期因人而异,多数情况下凸起会逐渐改善。若持续不消退或加重,建议及时联系手术医生评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