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吸食的鼻烟粉是18世纪流行于中国上层社会的一种烟草制品,属于鼻烟(Snuff)的范畴。鼻烟起源于美洲,经欧洲传入中国,在清代(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成为宫廷和贵族阶层的时尚消费品。以下是关于乾隆时期鼻烟粉的详细解析:
1. 鼻烟粉的成分与制作
原料:以优质烟草(如福建、云南产的烟叶)研磨成极细的粉末为基础。
添加物:香料:麝香、龙涎香、檀香等名贵香料,以增加香气。
药材:可能添加薄荷、冰片等清凉成分,或人参、茯苓等补益类中药(符合清代宫廷药食同源的传统)。
其他:部分进口鼻烟会混合葡萄酒、花露等液体发酵,形成湿润的“蜡鼻烟”。
2. 乾隆时期鼻烟的特点
来源:进口:通过广州十三行从欧洲(如葡萄牙、意大利)进口高档鼻烟,包装精美,常配珐琅或玻璃瓶。
国产:清宫造办处自制鼻烟,据《内务府档案》记载,乾隆曾命人用御用烟草配方调制。
等级:宫廷鼻烟质地细腻、色泽均匀(黑色、深棕或黄色),普通市售鼻烟则较粗糙。

3. 鼻烟的使用与文化意义
使用方法:用指甲挑少量粉末,吸入鼻腔,通过黏膜吸收尼古丁,提神醒脑。
社会象征:
身份标志:鼻烟壶(存放鼻烟的容器)成为艺术珍品,乾隆朝玉器、瓷器、珐琅鼻烟壶工艺登峰造极。
赏赐用品:乾隆常将鼻烟和鼻烟壶赐予功臣、外藩,如赏赐蒙古王公、英国马戛尔尼使团。
4. 历史记录与考证
文献依据:
《乾隆朝起居注》提及皇帝赏赐鼻烟的记载。
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的书信中描述清宫贵族嗜好鼻烟。
实物证据:故宫博物院藏有乾隆御用鼻烟壶,部分残留物分析显示含烟草及香料成分。
5. 与现代鼻烟的区别
安全性:清代鼻烟无现代控烟标准,可能含重金属(如铅釉鼻烟壶的渗入)或过量尼古丁。
配方差异:现代鼻烟多为纯烟草或无烟草配方(如草本鼻烟),而清代鼻烟更强调复杂香气与药用价值。
结论
乾隆吸食的鼻烟粉是一种兼具提神、社交与艺术价值的奢侈品,反映了清代中期中西文化交流和宫廷生活的精致化。其具体配方已不可完全复原,但通过文物和文献可知,它是当时烟草消费文化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