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填充后两周是否仍有肿胀,因人而异,但通常来说部分人可能仍有轻微肿胀,尤其是眼周等敏感区域。以下是详细分析:
1. 正常恢复时间线
急性肿胀期(术后37天):肿胀最明显,可能伴随淤青(尤其是眼周血供丰富区域)。
亚急性期(12周):大部分肿胀消退,但局部可能仍有轻微水肿,尤其是填充量较大或体质敏感者。
稳定期(24周后):肿胀基本消退,脂肪逐渐稳定,但完全自然需36个月。
两周时,多数人肿胀显著减轻,但若填充部位在眼周或泪沟(皮肤薄、循环差),可能残留轻微水肿,表现为“眼下肿”或不对称,通常1个月内逐渐消退。
2. 影响肿胀持续的因素
填充部位:眼周、泪沟等区域比面部其他部位(如苹果肌)消肿更慢。
个体差异:代谢慢、易水肿体质(如淋巴循环差)或术后护理不当(如熬夜、高盐饮食)会延长肿胀。
技术因素:填充过量或层次过浅可能导致肿胀持久。
并发症:若伴随感染、脂肪结节或过敏反应,肿胀可能加重且持续更久。
3. 如何判断是否正常?
正常肿胀:皮肤无发红发热,肿胀逐渐减轻,触感柔软。
异常情况:持续红肿、疼痛、硬结或发热,需警惕感染或脂肪坏死,应及时就医。

4. 加速消肿的建议
护理措施:
避免揉搓或压迫填充部位。
睡觉垫高枕头,减少眼部水肿。
术后48小时内冰敷(避开针眼),后期可温敷促进循环。
限制盐分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蛋白质。
医疗干预:若肿胀严重,医生可能建议口服消肿药物或物理治疗(如超声波)。
脂肪填充两周后眼周轻微肿胀可能是正常的,尤其敏感区域恢复较慢。若肿胀无明显缓解或伴随异常症状,需及时复查。完全恢复需耐心,最终效果通常在3个月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