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清朝去外国留学多少年(清朝时期出国留学的学生名单)

  • 作者: 郭初温
  • 发布时间:2024-09-15


1、清朝去外国留学多少年

清朝派遣学生出国留学始于1872年,由李鸿章奏请清廷获准。第一批留学生选拔自京师同文馆,共30名,赴美国留学。留学期限最初为5年,后改为8年。

由于清朝国力衰弱,出国留学经费极为有限。早期留学生多为自费出国,清廷只提供部分资助。1898年后,清廷才开始设立官费留学名额,资助留学生赴日、美、英等国留学。

官费留学期限一般为5年,但也有例外。例如,1905年清廷派遣120名学生赴日本留学,学习期限为6年。1909年,清廷派遣50名学生赴美国留学,学习期限为7年。

总体而言,清朝出国留学期限一般为5-8年,根据不同时期清廷政策和经费情况而有所调整。留学期间,学生主要学习科学、工程、政治、法律等近代学科,以期学成后为国家建设服务。

2、清朝时期出国留学的学生名单

清朝时期出国留学的学生名单

1. 容闳(1828-1912):1847年赴美国留学,为中国首位公派留学生。

2. 黄胜(1844-1924):1865年赴美国留学,是中国第一位留美获得博士学位的学生。

3. 詹天佑(1861-1919):1873年赴美国留学,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的先驱。

4. 盛宣怀(1844-1916):1877年赴美国留学,是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

5. 严复(1853-1921):1877年赴英国留学,是中国近代思想家、翻译家。

6. 梁启超(1873-1929):1890年赴日本留学,是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

7. 康有为(1858-1927):1898年赴日本留学,是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

8. 赵元任(1892-1982):1910年赴美国留学,是中国现代语言学家。

9. 胡适(1891-1962):1910年赴美国留学,是中国现代著名学者。

10. 林语堂(1895-1976):1912年赴美国留学,是中国现代作家。

11. 钱钟书(1910-1998):1935年赴英国留学,是中国现代著名学者。

12. 杨振宁(1922-):1945年赴美国留学,是中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

13. 李政道(1926-):1946年赴美国留学,是中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

14. 丘成桐(1949-):1969年赴美国留学,是中国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获得者。

15. 陈省身(1911-2004):1934年赴德国留学,是中国著名数学家。

3、清朝去外国留学多少年回国

清朝末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中国传统观念的冲击,清政府逐渐意识到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的重要性。

1872年,清政府首次派遣了第一批留学生出国,由陈兰彬、容闳、张德彝等人组成,前往美国留学。这些留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此后,清政府陆续派遣了多批留学生出国留学。至1905年,清政府共派遣了11批留学生出国,人数超过1200人。这些留学生主要前往美国、欧洲等国家留学,学习的内容也更加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各方面。

留学生出国留学的时间一般为5-10年。1905年,清政府颁布了《留学生考察章程》,规定公费留学生出国留学的时间一般为5年,自费留学生出国留学的时间可以自行决定。

留学生回国后,清政府会安排他们到各级政府部门和学校任职,发挥他们在国外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这些留学生为中国近代化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

4、清朝出国留学怎么出国的

清朝时期,出国留学并非易事。当时的社会体制较为闭塞,官方并未有明确的出国留学政策。有志出国的学子主要依靠以下途径:

1. 随同使团出访:清政府派遣外交使团出访欧美各国时,有时会带同部分学子作为翻译或者随员,资助其赴海外学习。

2. 自费出国:一些家境殷实的学子自筹经费,自行前往海外求学。不过,自费出国的难度很大,不仅需要支付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还需克服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

3. 接受教会资助:西方传教机构在华设立学校,并向中国学生提供奖学金。受资助的学生需接受教会的教义和思想熏陶。

4. 参与官方考察团:清政府偶尔会派考察团赴海外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幸入选的官员或学子可借此机会出国参观考察。

出国留学的学子通常会先前往日本或香港等地接受语言和文化方面的培训,然后再赴西方国家学习。他们主要攻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军事等专业。回国后,这些留学人员为清朝引入了西方先进思想和技术,在近代中国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