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清朝末期留学生(清末的留学生都有哪些)

  • 作者: 刘婉愿
  • 发布时间:2024-08-28


1、清朝末期留学生

清末留学生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群体,他们的留学经历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9世纪末,随着中国与西方交往的加深,清政府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为培养新式人才,清政府于1872年颁布《选派幼童赴美肄业章程》,选派幼童赴美国留学。这些留学生年龄大多在十岁左右,赴美后接受系统的美式教育。

清末留学生以其开放的心态和求知欲著称。他们接触到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思想文化,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回国后,他们投身于各行各业,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例如,詹天佑是第一批留美幼童之一。回国后,他参与修建了中国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梁启超留学日本后,成为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和维新派领袖。

清末留学生群体中,也有不少女性。她们突破传统观念,赴海外求学,成为中国近代女性解放运动的先驱。例如,唐群英是第一位留学美国的中国女留学生。她回国后,致力于教育事业,创办了多所女子学校。

清末留学生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他们将西方先进的知识和理念带回中国,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他们的留学经历,也是中国与世界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2、清末的留学生都有哪些

清末留学生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群体,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主要来自以下几类:

1. 政府公派留学生

清政府为培养现代化人才,于1896年设立庚子赔款留学美国计划,陆续派出数千名留学生前往美国学习。这些学生主要专攻科技、军事等实用学科,为中国近代工业和军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私费留学生

除了政府公派,还有很多自费出国的留学生。他们主要来自富商、士绅、知识分子等阶层,留学国家以美国、英国、日本为主。他们学习的专业范围更广,包括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

3. 教会留学生

一些教会学校也向贫困学生提供留学机会。这些留学生主要前往美国、英国等基督教发达国家,学习神学、教育、医学等专业。他们回国后大多成为传教士、教育家、医生等。

4. 自学成才的留学生

清末还有少数自学成才的留学生,他们通过阅读外国书籍或与外国友人交流,掌握了现代科技知识。例如,詹天佑就是自学成才的铁路工程师,主持修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清末留学生回国后,在各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引入了西方先进思想和技术,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3、清朝末期留学生叫什么

清末留学生的称呼随着時代的變遷而有所不同。

早期(1847-1878):

咸丰年间,留學生被称为“肄业生”或“贡生”。

同治朝,出现“官费留学生”概念,称为“官费肄业生”或“派赴西洋肄业生”。

中期(1878-1898):

光绪年间,随着留学生规模扩大,出現了“留洋学生”和“遊学西洋学生”等称呼。

1879年,設立“出洋肄业局”,留學生称为“出洋肄业生”。

1896年,設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留学生称为“归国学生”或“留学归国学生”。

晚期(1898-1911):

戊戌变法后,出现“勤工俭学生”概念,指自费留学的學生。

1901年,設立“学部”,负责留学生管理,留學生称为“学部游学学生”。

1908年,颁布《游学毕业考试条例》,留學生考试合格后称为“毕业留学生”。

清末也有其他称谓,如“留外学生”、“海归”、“出洋留学”、“赴欧学生”等。

值得注意的是,清末留学生的称呼并无统一规定,不同時期、不同場合可能使用不同的稱呼。

4、清朝末期留学生有多少

清末留学热潮始于19世纪末,随着清政府推行新政,鼓励学生出国留学以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1872年,清政府选派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幼童留美)。随后,赴日、赴英、赴法、赴德等留学项目相继开启。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进一步刺激了留学热。

清末留学生数量逐年攀升。据记载,1872年至1911年间,共有2300余名清朝留学生赴海外留学。其中,赴美留学生约500名,赴日留学生约1300名,赴英留学生约200名,赴法留学生约100名,赴德留学生约100名。

清末留学生主要集中在理工、军事、医学、法律、经济等学科。他们回国后,为清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严复翻译了《天演论》,梁启超创办了《时务报》,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清末留学生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为中国近代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