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微电子的激光修复技术主要用于OLED或LCD显示屏的缺陷修复,其核心是通过精准的激光能量调控来修正像素或电路中的微观缺陷。以下是该技术的具体实现方式和关键环节:
1. 缺陷检测与定位
自动化光学检测(AOI):通过高分辨率摄像头和图像算法扫描屏幕,识别亮点、暗点、短线、短路等缺陷。
坐标标定:将缺陷位置转化为激光设备的精确坐标,定位精度可达微米级(如±1μm)。
2. 激光修复技术分类
(1)激光熔断(Laser Cutting)
应用场景:修复短路或多余连接(如TFT电路短路)。
实现方式:
使用紫外(UV)或绿光脉冲激光(波长通常为355nm或532nm),聚焦能量到金属层(如铝、铜)或ITO(透明导电层)。
通过热效应汽化多余材料,切断短路路径,同时避免损伤周围结构。
(2)激光沉积(LaserIndu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LICVD)
应用场景:修复断路或缺失的电极。
实现方式:
在缺陷处喷射含金属前驱体气体(如六氟化钨WF?)。
激光局部加热触发化学反应,沉积导电材料(如钨)填补断路。
(3)激光退火(Laser Annealing)
应用场景:修复TFT(薄膜晶体管)电性能不良。
实现方式:
用低能量激光照射非晶硅(aSi)或多晶硅(LTPS)区域,使其晶化或重组,恢复载流子迁移率。
(4)激光烧蚀(Laser Ablation)
应用场景:去除有机发光层(OLED)的污染颗粒。
实现方式:
短脉冲激光(如飞秒激光)精确剥离污染物,避免热扩散损伤周围像素。
3. 关键技术参数
激光类型:紫外/绿光纳秒/皮秒激光(高精度),红外激光(深层修复)。
能量控制:动态调节功率(毫瓦至瓦级)、脉冲频率(kHzMHz)和照射时间(纳秒级)。
光斑尺寸:可调至110μm,匹配不同缺陷尺寸。

4. 修复验证
电学测试:通过探针检测修复后电路的导通性/绝缘性。
光学检查:验证像素发光均匀性,确保无二次损伤。
5. 天马的技术特点
高良率提升:据公开资料,天马通过该技术将OLED面板良率提升至90%以上。
多材料兼容:支持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有机材料等多种膜层修复。
在线集成:与生产线联动,实现检测修复复检全自动化。
行业对比
与京东方、三星差异:天马在柔性OLED修复中更侧重激光参数自适应算法,以应对弯折区域的应力敏感问题。
如需更详细的工艺参数或专利信息,可进一步分析天马的公开专利(如CNA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