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南昌大学公派留学名单(南昌大学外国留学生招生简章)

  • 作者: 朱星莼
  • 发布时间:2024-07-23


1、南昌大学公派留学名单

南昌大学公派留学名单

为进一步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的交流合作,促进师生国际化视野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学校根据《高等学校公派留学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择优选拔一批优秀师生赴海外知名大学进行培养或研修。现将拟公派留学人员名单予以公示(顺序按学院排列):

一、博士研究生

1. 张某某,经济与管理学院,拟公派至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2. 李某某,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拟公派至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

3. 王某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拟公派至英国剑桥大学

二、硕士研究生

1. 赵某某,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拟公派至日本东京大学

2. 钱某某,外国语学院,拟公派至加拿大麦吉尔大学

3. 孙某某,医学部,拟公派至美国哈佛大学

三、本科生

1. 陈某某,法学院,拟公派至英国牛津大学

2. 刘某某,理学院,拟公派至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

3. 杨某某,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拟公派至新加坡国立大学

以上名单已通过学校公派留学评审委员会评审,现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23年3月1日至3月7日。公示期间,如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向学校国际交流处反映。

联系电话:0791-

邮箱:

2、南昌大学外国留学生招生简章

南昌大学外国留学生招生简章

南昌大学,地处人文荟萃的江南水乡城市南昌市,是江西省唯一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也是江西省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现有外国留学生1000余名,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招生专业

学校开设以下专业招收外国留学生:

文学(汉语言文学、英语、法语)

工学(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理学(数学、物理学、化学)

经济学

管理学

法学

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

招生流程

申请时间:全年接受申请

申请方式:

在线申请:登录南昌大学留学生在线申请系统(网址:

邮寄申请:邮寄申请材料至南昌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申请材料:

申请表

最高学历文凭或在读证明

成绩单

语言能力证明(HSK或雅思)

护照复印件

个人陈述

推荐信

录取通知:学校根据申请材料进行审核,择优录取。录取通知书将在审核通过后发放。

奖学金

学校为外国留学生提供多种奖学金,包括:

中国政府奖学金

孔子学院奖学金

南昌大学奖学金

其他费用

学费:根据专业和学习年限不同而有所差异。

住宿费:根据宿舍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

医疗保险:入学后办理。

生活费:每月约1500-2000元人民币。

南昌大学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青年学者和学生加入,共同创造美好的学术和文化交流氛围。

3、南昌大学公费留学生申请条件

南昌大学公费留学生申请条件

一、基本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居民)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

身心健康,无出国学习障碍

英语水平良好,满足院校要求的语言成绩

二、学历和专业条件

本科生:应往届本科毕业生或大四在读学生,专业成绩优良

研究生:应往届硕士或博士毕业生,专业成绩优异

三、其他条件

申请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学术能力和科研潜力

申请专业与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

已获得国外院校的录取通知书(推荐信或邀请函)

有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和跨文化适应能力

家庭经济条件良好,有能力承担出国期间的费用(如有)

四、申请程序

在线提交申请材料

初审材料

面试审核

公示拟推荐名单

办理相关手续

五、申请时间

具体申请时间以学校官方通知为准,一般在春季和秋季学期开放申请。

六、材料清单

申请表

个人简历

英语水平证明

学历学位证书及成绩单

出国学习计划书

国外院校录取通知书或邀请函

其他相关证明材料(如获奖证书、研究成果等)

七、注意事项

申请材料应真实完整

申请材料经审核不予退还

学校有权根据申请情况调整审核流程和录取名单

公费留学生需履行相关服务义务,如回国后在国内服务一定年限等

4、南昌大学公派留学名单公布

南昌大学公派留学名单已公布

经相关部门审核,南昌大学2023-2024学年公派留学名单已正式公布。此次共有35名学生入选,将赴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高校进行海外学习。

入选名单公布后,学校相关部门将积极做好后续工作,包括留学行前准备、学业指导以及安全保障等。入选学生将立即开展签证办理、行前体检等相关手续,确保顺利赴外学习。

南昌大学高度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公派留学人数逐年增加,为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搭建了重要平台。此次入选的35名学生均具备优异的学术成绩和综合素质,经过严格的选拔程序,充分体现了南昌大学学子卓越的学术能力和国际视野。

学校希望入选学生在海外期间珍惜学习机会,刻苦钻研,不断提升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加强与所在高校的交流合作,增进中外文化交流,为促进中外教育合作和理解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