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留美学童(大清留美幼童纪录片主要内容)
- 作者: 胡南枫
- 发布时间:2024-07-16
1、大清留美学童
大清留美学童,又称幼童留美计划,是晚清政府为了自强图强而实施的一项派遣幼童赴美学习的重大举措。
1872年,清政府选拔了首批30名幼童赴美留学。此后,直至1881年计划终止,共选派了120名幼童至美国学习。这些幼童年龄在9-14岁之间,均是从全国各地选拔的聪明伶俐的优秀学子。
留美学童在美国度过了五年学习时光,接受了系统的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和文化教育。他们学习了英语、数学、物理、化学、机械等学科,以及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学等社会科学知识。同时,他们也接触到了美国的文化风俗和民主思想。
回国后,留美学童成为清末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骨干力量。他们通过在政府、军队、教育、外交等各个领域担任要职,将西方先进思想和技术引入中国,为中国近代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郑观应,留学归国后创办《盛世危言》,大力宣传变法救国思想;容闳,作为幼童留美计划的发起人,回国后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新式大学北洋大学;吴汝纶,是晚清著名的教育家,为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大清留美学童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珍贵历史,展现了清政府求变图强的决心,也是中美两国早期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这些学子肩负着振兴中国的使命,以优异的成绩和崇高的爱国情怀,为中国近代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大清留美幼童纪录片主要内容
《大清留美幼童纪录片》记录了清朝末年120名幼童赴美留学的真实故事。
光绪二年(1876年),清朝政府为了了解和学习西方先进技术,选拔了120名10至15岁的幼童赴美留学。这些幼童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包括满蒙汉等各民族。
他们踏上横跨太平洋的漫漫征途,在美国度过了长达十年的留学时光。在美期间,他们接受了系统的西方教育,学习了语言、数学、科学和历史等多门课程。同时,他们也接触到了美国的政治体制和社会风俗。
这段留学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幼童们面临着语言不通、文化差异、思乡之苦等重重困难。纪录片真实再现了他们留学期间的酸甜苦辣,以及他们在克服困难、适应新环境中的坚强和毅力。
1881年,首批30名幼童学成回国,他们带来了新鲜的知识和先进的思想,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余下的90名幼童,或继续留在美国,或分批回国,成为我国早期杰出的科学家、工程师、外交官和企业家。
纪录片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专家访谈和重现的场景,生动地勾勒出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它不仅仅是一部纪录片,更是一份重要的历史档案,为我们了解大清留美幼童的真实经历和对中国的贡献提供了难得的窗口。
3、大清留美幼童读后感600字
《大清留美幼童》一书,记录了清末一批幼童远渡重洋,求学于美国的故事。读罢此书,心中感慨万千。
这些幼童,出身贫寒,却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背井离乡,只身前往异国求学。他们的学习之路布满坎坷,语言不通、文化差异、种族歧视,都成为他们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但他们不畏艰辛,刻苦钻研,最终学业有成。
幼童们在美国留学期间,不仅学习了先进的科学知识,也接触到了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他们将这些新思想带回祖国,为中国的进步和变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像容闳、詹天佑、唐绍仪等,都是留学幼童的杰出代表。
幼童们回国后,却遭遇了重重阻碍。清政府腐败无能,不重视幼童留学所学,致使他们的抱负难以施展。一些幼童甚至被排挤打压,命运悲惨。
读《大清留美幼童》,让我们看到了清末中国落后腐败的现状。同时也对幼童们不畏艰辛、勇于求学的精神深感钦佩。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开放包容,虚心向世界学习,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和进步。
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开放的时代,有着比幼童们更好的求学环境。但他们的求学精神,依然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我们要继承他们的优良传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4、大清留美幼童记 pdf
《大清留美幼童记 PDF》是一本珍贵的历史著作,记录了清朝末年派遣幼童赴美留学的真实故事。
1872 年,清政府选中 120 名 10-15 岁的中国儿童,送往美国学习科学和技术。这些年轻的寄宿生经历了语言、文化和家庭的巨大转变,并在异国他乡刻苦求学。
本书收集了这些幼童的日记、书信和官方文件,真实再现了他们赴美留学的艰辛、成长和心路历程。他们见证了美国社会的发展,接触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技术,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书中翔实的资料和生动的文字,让我们了解幼童们的留学生活、学习情况、文化冲突和思想变化。他们对中美两国文化交流和近代化进程的贡献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大清留美幼童记 PDF》是一本重要的历史文献,为后人研究清末洋务运动、中美关系和中国近代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它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感人的文化交流故事,值得我们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