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在德国十年留学(季羡林在德国十年留学了多少年)
- 作者: 朱嘉赫
- 发布时间:2024-07-14
1、季羡林在德国十年留学
季羡林,中国著名学者,曾于1935年至1946年在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十年。这段经历对他的学术研究和人生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德国期间,季羡林师从著名梵文语言学家施坦因教授,系统地学习了梵文、巴利文和语言学。他对梵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开始研究印度佛教和中印文化交流史。他还广泛涉猎哲学、文学、历史等领域,积累了丰厚的知识底蕴。
在学术研究之外,季羡林还积极融入德国学术圈,与众多学者建立了友谊。他多次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向德国学术界介绍中国文化,增进了中德两国的文化交流。他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结识了不同阶层的人士,开阔了视野。
十年的留学生活,不仅让季羡林获得了深厚的学术素养,也塑造了他的思想和价值观。他亲身感受到西方文化的精髓,同时不忘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形成了中西合璧、开拓进取的学术精神。
回国后,季羡林成为北大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一生潜心研究中印文化交流史,取得了卓著成就,被誉为“东方学泰斗”。季羡林在德国的十年留学经历,是他学术生涯中的重要里程碑,为中国学术界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季羡林在德国十年留学了多少年
季羡林在德国留学共十年之久。
1935年,季羡林获得清华大学庚子赔款奖学金,赴德国哥廷根大学攻读印度学。在德期间,他潜心于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东方语言的研究,师从德国著名东方学家瓦尔德施密特。
期间,季羡林还前往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考察,收集大量梵文佛经和古代手稿,为其学术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1941年,季羡林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弥勒会见记的研究》,正式获得德国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季羡林一直致力于东方语言、文化的研究和教学,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为中国东方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3、季羡林什么时候从德国回国
季羡林于1945年8月24日从德国回国。
1940年,季羡林赴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师从梵文语言学家瓦尔德施密特教授。1945年2月,二战结束,德国战败。季羡林所在的哥廷根大学被英国占领。在英国军队的帮助下,季羡林于5月离开了哥廷根大学。他历经波折,经过丹麦、瑞典、苏联,于8月抵达中国香港。9月1日,季羡林乘坐飞机返回昆明。
回国后,季羡林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并于194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1955年,季羡林调入北京大学任教,直至1983年退休。季羡林是著名的梵文语言学家、东方学家、国学家,一生著述颇丰,在学术界享有盛誉。
4、季羡林在德国十年留学了吗
季羡林在德国留学十余年,并非十年。
1935年秋,季羡林赴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主攻梵文和巴利文。1941年秋,他在德国获得博士学位。在此期间,他累计在德国留学六年。
1946年春,季羡林回国后,曾于1954年再次赴德国访问,为期一年。因此,季羡林在德国留学的时间总计约为七年。
值得注意的是,季羡林在德国留学期间,曾于1939年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德军关押两月。出狱后,他在战时德国继续学习和研究,直至战争结束。这段经历对他的学术生涯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