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脂术后出现小疙瘩并伴随发炎,可能是由感染、脂肪液化、瘢痕增生或异物反应等引起。以下是具体的应对建议及注意事项:
1. 初步判断症状严重程度
轻度炎症:局部红肿、轻微疼痛,可能有小硬结或脓点。
重度感染:红肿扩散、剧烈疼痛、发热、脓液渗出或臭味。
2. 立即采取的措施
清洁消毒:用生理盐水或医用碘伏(稀释后)轻柔清洁患处,每日23次。
外用药物: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
避免挤压:不要自行挑破或摩擦疙瘩,防止感染扩散。
3. 何时需就医?
出现以下情况必须及时就诊:
红肿热痛加重或扩散。
发烧、寒战等全身症状。
脓液渗出或疙瘩持续增大。
术后1周仍无改善。
医生可能会进行以下处理:
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生素。
穿刺引流脓液或清除坏死组织。
超声波检查排除深部感染或血肿。

4. 常见原因及专业处理
感染:需抗生素治疗,严重时需清创。
脂肪液化:少量可自行吸收,大量需穿刺抽液+加压包扎。
瘢痕增生:早期可通过疤痕贴或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改善。
异物反应(如缝线):需取出异物。
5. 术后护理建议
保持伤口干燥:遵医嘱更换敷料,避免沾水。
穿塑身衣:帮助皮肤贴合,减少积液和肿胀。
避免剧烈运动:24周内减少活动,防止摩擦或出血。
饮食调整:高蛋白、维生素C促进愈合,忌烟酒辛辣。
6. 预防措施
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和经验丰富的医生。
术后严格遵医嘱服用抗生素(如有)。
定期复查,早期发现问题。
如果症状轻微且无恶化迹象,可先观察23天;但任何疑虑或加重趋势都应立即联系手术医生。抽脂后并发症的及时处理至关重要,避免拖延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如皮肤坏死或全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