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路槽恢复后必须进行整形的原因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关键点,涉及施工质量、结构稳定性和长期使用性能的保障:
1. 确保路面平整度与设计高程一致
施工误差修正:开挖或回填过程中可能存在局部凹凸不平,整形可消除这些偏差,使路槽表面达到设计高程和横坡度要求。
排水需求:精确的整形能形成合理的横向坡度(如2%3%),避免积水,防止水渗入基层导致结构损坏。
2. 提升基层密实度与均匀性
压实效果优化:整形后通过分层压实(如静压+振动压),可减少材料松散或空洞,确保回填材料(如级配碎石、水泥稳定土)的密实度达标(如≥95%)。
荷载分布:均匀的表面使上层结构(基层、面层)受力更均匀,避免局部沉降或开裂。
3. 结构层结合的可靠性
粘结层施工基础:若直接摊铺沥青或混凝土,不平整的基层会导致粘结不牢,加速面层剥落或反射裂缝的产生。
厚度控制:整形后确保基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如20cm),避免厚度不足影响整体强度。
4. 规范与质量验收要求
标准依据: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 )等规定,路槽恢复后需整形并检测平整度(如3m直尺误差≤5mm)、压实度等指标,否则无法进入下一工序。
5. 预防后期病害
减少反射裂缝:未整形的基层不平整易引发面层应力集中,导致裂缝。
延长使用寿命:良好的整形可降低维修频率,如避免因局部沉陷引发的频繁修补。

施工要点示例:
机械选择:采用平地机或推土机粗平,再用刮平机精平。
检测环节:每50m一个断面检测高程,压实后需进行弯沉试验(如≤0.8mm)。
:整形是旧路槽恢复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道路的耐久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是后续施工的必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