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嘴唇突出(通常表现为上唇外翻或过于饱满)的改善需结合具体原因和面部整体协调性。玻尿酸填充通常用于平衡唇部比例或调整周围结构以达到视觉改善效果,而非直接矫正突出。以下是具体方案和注意事项:
1. 明确原因,针对性改善
先天结构问题(如唇弓形态过陡、人中嵴发育不足):
可通过在人中嵴(人中部位纵向凹陷)注射少量玻尿酸,塑造立体感,从视觉上拉长人中,减弱上唇的外突感。
剂量建议:0.10.3ml,使用高粘弹性玻尿酸(如乔雅登Voluma)。
牙齿或颌骨问题(如龅牙、上颌前突):
玻尿酸无法解决骨性问题,需先正畸或正颌治疗。若仅需临时修饰,可在鼻基底或鼻小柱注射,提升鼻部支撑力,间接减轻上唇前突的视觉感。
2. 调整上下唇比例
下唇填充平衡法:
若下唇较薄,可适量填充下唇(避开上唇),使上下唇比例趋近1:1.5(下唇稍厚),分散对上唇突出的注意力。
技巧:优先填充下唇中央,避免两侧过度饱满。
3. 精细化修饰技巧
唇缘线强化:
用超精细玻尿酸(如瑞蓝Kiss)在上唇边缘(唇红缘)注射,勾勒清晰线条,避免模糊感加重外翻印象。
口角上扬支撑:
在嘴角少量注射(0.05ml/侧),轻微提升嘴角,可弱化上唇下垂的厚重感。

4. 风险规避
避免上唇过度填充:
上唇突出时,再填充上唇会加重外翻,可能显得“香肠嘴”。若必须填充,仅限唇珠少量补点(≤0.1ml)。
动态评估:
注射时需做微笑、嘟嘴等动作,观察肌肉运动是否导致填充剂移位。
5. 替代方案建议
肉毒杆菌辅助:
对于肌肉过度收缩导致的上唇外翻(如“露龈笑”),可在鼻翼两侧注射少量肉毒素,放松提上唇肌,减少上唇外掀。
线雕提升:
若伴随皮肤松弛,可结合埋线提升口周组织,改善下垂感。
术后护理要点
24小时内避免按压或热敷,防止玻尿酸扩散变形。
1周内避免夸张表情,减少位移风险。
若出现血管栓塞(苍白/剧痛),立即联系医生溶解。
最终建议:务必面诊专业医生,通过3D成像分析唇部与面部其他结构的关联性,制定个性化方案。玻尿酸改善上唇突出是“视觉减法”,而非直接缩唇,需谨慎评估适应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