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留学生一词来源于何时(留学生一词是由哪个国家创造的)

  • 作者: 刘玺润
  • 发布时间:2024-05-09


1、留学生一词来源于何时

留学一词源自晚清时期。

自1847年清朝政府设立留学国外制度以来,派遣出国留学的学生被称为“官费留学生”或“公费留学生”。1905年,清政府开始派遣留学生赴美,并称之为“庚子赔款留美学生”。

1911年清朝灭亡后,民国政府继续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并沿用“留学”一词。1920年代,随着中国赴海外留学人数的增加,“留学生”一词逐渐被广泛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留学生”一词的含义在近代也曾发生变化。清末民初时期,留学生主要是派遣出国深造的官费或公费生,而随着留学制度的改革,留学生逐渐发展为自费出国求学的人员,并成为中国对外教育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留学生”一词已成为出国留学人员的代名词,涵盖各类赴海外深造的中国学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以及访问学者等。留学已成为中国教育国际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层次人才,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2、留学生一词是由哪个国家创造的

留学一词源自中国,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左传》。在《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记载:“晋侯使荀偃如楚聘,楚子飨之,曰:‘寡君闻令尹之行也,使群臣修馆于郊,以观止之。’”这段记载中的“修馆”即指修建房屋以接待外来宾客,而“观止”则意为观看来访者的仪容风采。由此可见,“留学”一词在当时主要指外出访学或出使他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留学”一词的含义逐渐演变,在清末民初时期,它开始被用来专指中国学生出国学习。1905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出洋学生章程》,首次正式使用“留学”一词,规定凡派遣出国留学的学生,须经考试选拔,并由政府资助费用。此后,“留学”一词逐渐成为出国求学、汲取先进知识的代名词。

20世纪初,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的增多,“留学”一词也随之传到了其他国家,并被广泛采用。在英语中,“留学”一词被翻译为“study abroad”,在日语中被翻译为“留学”,在韩语中被翻译为“??”。如今,“留学”一词已经成为一个国际通用的词汇,它代表着跨越国界的知识交流和文化互融。

3、我国留学生一词来源于何时?

溯源“留学生”一词的起源,可追溯至清末。

1871年,清政府派出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史称“幼童留学美国运动”。当时,对出国留学的学生并没有明确称谓。

1875年,清廷正式派遣留学生赴英、美、法等国学习。为区别于自费留学者,官费派出的学生称为“官费生”或“官费留学生”。

1882年,清政府设立“留学生考试局”,专司留学生选拔。此后,“留学生”一词开始广泛使用,特指中国政府或公私团体资助出国深造的学生。

189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出洋游学章程》,对留学生管理做出详细规定,进一步明确了“留学生”的官方称谓。

20世纪初,“留学生”一词的使用更加普遍。1908年,学部设立“游美学务处”,专门管理中国留美学生事务。1911年,清政府成立“留美监督处”,进一步加强对留学生的监管。

民国时期,随着留学人数的不断增加,“留学生”一词的使用也日渐普及,成为对出国留学学生的通用称谓。

4、留学生一词来源于哪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