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感受荒漠化治理的中国智慧(2019中国荒漠化治理现状)
- 作者: 陈煜泽
- 发布时间:2024-05-09
1、留学生感受荒漠化治理的中国智慧
在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留学生们亲身体验了中国在荒漠化治理方面的非凡智慧。
漫步于浩瀚的沙海,映入眼帘的是连绵起伏的沙丘。细看之下,这些沙丘上却绿意盎然。留学生们惊讶地发现,沙漠腹地已不再寸草不生,取而代之的是繁茂的植被。
当地专家介绍,这是中国荒漠化治理成果的缩影。通过实施植树造林、固沙防风和水资源优化配置等综合措施,中国逐步遏制了沙漠扩张,改善了生态环境。
留学生们参观了库木塔格沙漠公园,目睹了大规模生态修复项目的壮观。沙丘被层层网格状的沙障隔开,固定了风沙。绿色的植被沿着网格生根发芽,形成了一个个“沙洲”。
在塔里木河流域,留学生们了解到中国如何科学调控水资源,有效缓解了沙漠化的水危机。通过修建水库、渠道和滴灌系统,当地形成了绿洲与沙漠共生的生态格局。
留学生们纷纷感叹,中国在荒漠化治理方面的经验和技术值得借鉴。他们表示,这些智慧不仅为当地人民带来了福祉,也为全球生态保护提供了宝贵启示。
2、2019中国荒漠化治理现状
2019年,中国荒漠化治理取得显著进展,取得了多项成效。
荒漠化面积减少: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4922.58万公顷,较2018年减少178.8万公顷。其中,京津风沙源治理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52.9万公顷,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减少1.2万公顷。
植被恢复:2019年全国人工营造林面积达到708.9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53.7万公顷。重点治理区植被覆盖度提高,比如内蒙古毛乌素沙地植被覆盖度达到53.5%,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沙尘暴频次降低:2019年全国沙尘天气过程17次,比上年减少6次。沙尘暴发生频次和强度均有所下降,京津地区沙尘暴次数为0,创下历史新低。
生态环境改善:荒漠化治理促进生态环境改善,水土保持能力增强,生物多样性增加,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生态基础。
技术创新突破:2019年,中国在荒漠化治理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如开发了耐旱抗盐植物新品种,推广了喷滴灌和光伏水泵技术,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
体制机制完善:国家持续完善荒漠化治理体制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支持,建立综合监督体系,推动荒漠化治理标准化和规范化。
总体来看,2019年中国荒漠化治理成效显著,荒漠化面积减少、植被恢复、沙尘暴频次降低,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3、中国荒漠化治理的成功例子
中国荒漠化治理取得了显著成就,涌现出许多成功的案例。
内蒙古库布齐沙漠治理
内蒙古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面积1.86万平方公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地政府和企业通过植树造林、水利建设、生态移民等措施,对库布齐沙漠进行综合治理。截至目前,已累计治理沙漠面积5000多平方公里,使库布齐沙漠沙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成为中国荒漠化治理的典范。
宁夏沙坡头沙漠治理
宁夏沙坡头沙漠是中国第四大沙漠,面积4.88万平方公里。沙坡头地区降水稀少,风沙肆虐,生态环境脆弱。自20世纪60年代起,当地政府组织群众,开展植树造林、草畜结合、水利建设等治理措施。经过多年努力,沙坡头沙漠治理面积达230平方公里,有效保护了黄河宁夏段的生态安全。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治理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沙漠,约占中国沙漠总面积的50%。荒漠化治理难度极大。近年来,新疆政府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实施“南疆百万亩荒漠绿化”工程等项目,促进荒漠植被恢复。截至目前,已治理沙漠面积4000多平方公里,为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做出了贡献。
这些成功的案例证明,通过科学规划、综合治理,中国荒漠化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4、荒漠化治理专业就业前景
荒漠化治理专业就业前景广阔
荒漠化是全球性环境问题,近年来我国对荒漠化治理高度重视,制定了多项政策法规。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荒漠化治理专业人才需求持续增长。
1. 政策支持力度大
国家高度重视荒漠化治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为荒漠化治理专业人才创造了良好的就业环境。例如,《荒漠化防治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荒漠化治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2. 市场需求旺盛
我国荒漠化面积广阔,荒漠化治理需求旺盛。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都急需荒漠化治理专业人才。
3. 跨领域就业机会多
荒漠化治理专业人才具备生态学、植被学、水土保持等方面的知识,在生态修复、环境保护、水利工程等领域都有跨领域就业机会。
4. 职业发展路径清晰
荒漠化治理专业人才的职业发展路径清晰,从基层技术人员到项目管理者,再到专家顾问,都有明确的晋升通道。
5. 待遇水平较好
荒漠化治理专业人才的待遇水平较高,尤其是高级工程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薪酬福利优厚。
就业方向
荒漠化治理专业人才主要就业于以下方向:
科研机构:从事荒漠化治理技术研究和开发
政府部门:从事政策制定、监督管理和项目实施
企业:从事荒漠化治理工程建设和运营养护
非政府组织:从事荒漠化治理宣传教育和项目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