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骨磨骨手术(如下颌角截骨、颧骨内推等)属于四级整形手术(最高难度级别),其疼痛程度因人而异,但总体来说属于术后疼痛较明显的范畴。以下是具体分析:
1. 术中疼痛:全麻无感觉
手术全程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术中不会有任何痛感。麻醉苏醒后(通常46小时)才会逐渐感受到疼痛。
2. 术后疼痛表现
急性疼痛期(前3天)
麻醉消退后,疼痛感会逐渐明显,主要表现为:
胀痛、钝痛:骨骼和软组织创伤引起的肿胀会压迫神经。
牵扯痛:张口、吞咽或头部移动时,肌肉牵拉伤口可能导致刺痛。
常见痛点:耳周、下颌角、颧骨区域(因手术剥离范围大)。
疼痛评分:多数人描述为57级(10级制),类似重度牙痛或骨折后的疼痛,但可通过药物控制。
恢复期(12周)
肿胀逐渐消退,疼痛转为隐痛或酸胀,但对日常生活(如吃饭、说话)仍有影响。
3. 疼痛管理方式
镇痛泵:术后48小时内通过静脉持续给药(如阿片类止痛药),大幅降低疼痛感。
口服止痛药:如布洛芬、泰勒宁等,医生会根据情况开具。
冰敷与加压包扎:减少肿胀带来的压迫痛。

4. 比疼痛更需关注的问题
肿胀与不适:面部肿胀可能持续13个月,紧绷感和麻木感比疼痛更持久。
感染风险:口腔内切口护理不当可能导致感染,引发剧痛。
心理压力:恢复期外观变化(如淤青、不对称)可能带来焦虑。
5. 个体差异因素
痛阈高低:对疼痛敏感的人可能感觉更强烈。
手术范围:双侧截骨比单侧疼痛更明显。
医生技术:操作精准度直接影响组织损伤程度。
削骨手术的疼痛在术后3天内最剧烈,但可通过药物有效缓解。相比疼痛,长期肿胀、饮食限制(需流食2周)和恢复期的不便往往是更大挑战。务必选择有资质的医院和医生,以降低并发症风险(如神经损伤或骨不愈合),这些可能导致慢性疼痛。
如果对疼痛极度恐惧,建议优先考虑非手术方式(如注射或填充修饰脸型),或详细咨询医生关于镇痛方案的具体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