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眼角手术后(尤其是内眼角),术后早期在眼角下方出现一条细小的“缝”或凹陷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但具体是否正常需要结合以下情况综合判断:
可能的原因及应对建议
1. 术后肿胀期表现(正常)
手术后1~2周内,由于组织肿胀、缝合线牵拉或局部皮肤皱褶,可能暂时形成一条“缝”或凹陷,随着消肿和恢复会逐渐改善。
2. 瘢痕增生期(暂时性)
术后1~3个月是瘢痕增生期,若伤口愈合过程中出现轻微挛缩,可能导致局部凹陷或不平整,通常通过按摩(遵医嘱)、瘢痕软化膏或时间推移会缓解。
3. 手术技术或个体差异
如果医生操作时去除皮肤过多或缝合过紧,可能导致局部皮肤牵拉形成明显凹陷。这种情况需要观察3~6个月,若持续不改善,可能需要修复。
4. 解剖结构改变(需评估)
开眼角改变了眼部的自然结构,部分人可能因自身皮肤张力、肌肉走向等原因出现轻微异常外观,需医生确认是否在合理范围内。
何时需要就医?
异常症状:伴随红肿、疼痛、分泌物(感染迹象)。
持续加重:凹陷或“缝”随恢复时间延长反而更明显。
功能影响:如畏光、流泪、闭眼困难等。

建议处理方式
1. 短期观察(1~3个月):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揉眼,遵医嘱使用祛疤药物。
2. 复诊检查:术后1个月复查,让医生评估恢复情况。
3. 修复手术(必要时):若6个月后仍明显影响外观且非瘢痕体质,可考虑调整。
:早期轻微凹陷多数是正常恢复过程的表现,但需结合具体情况由医生判断。及时与手术医生沟通并提供照片或面诊是最稳妥的方式。